高发展乡镇经济的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材料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当坚定不移的听从党的召唤,勇敢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高发展乡镇经济的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材料。
长期以来,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也在乡镇。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发重要。新形势下,发展乡镇经济对于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就要依挂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2、乡镇经济的发展助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城乡融合发展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改变的交汇点与平衡点,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乡镇经济基本现状
以任职所在地洪江市江市镇为例。江市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全镇土地总面积95.6平方公里,距洪江市政府驻地黔城镇9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168个村民小组,5761户,217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8人。201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达3.38亿元,同比增长了7%。镇财政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项目建设经费为主,2018年完成财政收入909.9万元,同比增长7.8%。农民纯收入5763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辖区内有中小型生产企业4家,各村创办专业合作社 16家,家庭农场 8 个,农业公司5个。
通过调查我镇经济结构发现,一是境内无大型和龙头企业作经济发展支撑,零散小微企业占比极大,无法靠税收返还途径增加镇级财政收入。二是受地理限制,境内传统农耕比重极大,现代化农耕推广力度和接受度仍较为欠缺。三是地理区位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小城镇规划建设尚不完善,与其他乡镇相比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成功率和引进率不理想。四是镇级财政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上捉襟见肘。
三、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欠优。与发达地区相比,乡镇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发展后劲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尽管实现了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2、财政增收面临巨大压力。因国家全部减免农民税费负担,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大的支柱企业,税收来源较少。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下,基础建设等投入增大,每个乡镇乃至县市都是债务累累,财政匮乏。由于项目占地补偿、日常办公开支等刚性支出增加以及兴办社会事业等支出,乡镇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村两级正常运转。
3、乡镇经济发展受到宏观政策制约。由于国家采取了严格用地管理、适度收紧信贷政策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乡镇经济发展信贷困雄、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不能满足用地需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4、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业尽管是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但龙头产业发展慢、数量少、规模小,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小。随着土地耕作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空心村”大量出现,显现出工业、农业发展均不得力的态势。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较少、步伐较慢。
5、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受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影响。少数行政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一把手整体素质较低,思想守旧,缺乏带动发展经济的眼界和手段。少数村“两委”关系不畅,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多镇经济的发展。
四、对发展乡镇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1、把解放思想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质量与效益型农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在重大变革,充分认识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大意义,在实现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思想理念上,摆脱“以粮为主”的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树立现代市场经济、市场农业、大农业的思想。在发展思路上,要从数量扩张型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农业转变。在增长方式上,要注重科技进步与提高生产率,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在战略规划上,要求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从忽视生态环境破坏经营向生态效益平衡与经济效益提高方面转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规模效益,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通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民经济的发展。
2、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公司十协会十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围绕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积极做好“三农”文章,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在稳定粮食面积基础上,突出发展速生林、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增加种养规模和效益,发展畜牧养殖区、养殖专业户,把畜牧养殖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通过龙头带、政策促、集体帮等措施,提高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3、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企办厂,发展地方经济。
4、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打造各自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5、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6、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化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围绕乡镇支柱产业,对项目进行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招商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