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及获奖感言

时间:2021-11-05 16:41:55 来源:网友投稿

“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及获奖感言

  什么是奋斗?他们为何当选“最美奋斗者”?奋斗改变了什么?

  “杂技皇后”夏菊花:成功之路就是苦练之路

  【人物名片】

  夏菊花,中国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奋斗故事】

  身怀绝技,展现中国魅力;手揽绝活,征服四海之心。

  83岁高龄的“杂技皇后”夏菊花,又荣获一项新荣誉——最美奋斗者。

  “活着就要奋斗不止,做前人做不到的,把杂技的美好传给后人。”

  9月25日,她从人民大会堂载誉而归,面对记者的追访,满头银发的她,高兴作答,风采依旧。

  从一个农村苦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杂技皇后”,靠什么?“感谢这个好时代,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夏菊花。”夏菊花说,她一生坎坷,出生于旧社会,摆地摊演杂耍尝尽艰难;成长在新中国,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一辈子能走到今天,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没有人民做后盾,我哪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创作更优秀的杂技节目,让杂技艺术的美好能够留给人民,并且代代相传。”

  要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将美好留给人民,就必须刻苦练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艺术就是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想象不到为可能。”夏菊花说,《顶碗》和《柔术咬花》让杂技艺术成功走出了国门,外国人连连惊叹“中国人太厉害了”,靠的就是下苦功。杂技的本质就是技巧和难度,要让观众意想不到、让观众意犹未尽。

  告别舞台后,夏菊花为传承保护中国杂技文脉不遗余力。如今83岁的她,依旧指导第六代弟子,为武汉杂技事业发展奔忙。

  【获奖感言】

  成功之路就是苦练之路,就是不断攀登之路,就是敢于创新之路。有外国友人说,看了中国杂技,感到中国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希望年轻演员珍惜好时代,一起努力将美好留给后人。

  “幸福管家”王波:为美好生活凝聚奋斗力量

  【人物名片】

  王波,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百步亭集团总裁。

  【奋斗故事】

  “颁奖台上,他们的讲述让我热泪盈眶,我的身边都是英雄,他们把奋斗精神融入血脉。”

  9月25日,步出人民大会堂,王波在百步亭微信群里分享获奖感悟,群里瞬间沸腾。“一个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宣讲英雄事迹,凝聚奋斗的力量,共建美好社区,这也是我的责任。”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波,依旧干练优雅,神采飞扬。

  扎根社区24年,王波带领团队,从一片烂泥塘上,建起了一个居住着18万人的全国文明社区,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能量从何而来?

  奋斗!久久为功,矢志不渝!

  “在社区建设最艰难的时刻,我饿了吃个烧饼,困了睡在办公室,病了钉个钉子挂着吊瓶继续工作。有的人熬不住走了,我始终没有退缩。”王波说,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她的选择;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成就了她的坚守。

  为了把社区建设得更好,她永远都是能量满满。

  事无巨细,样样操心。到北京参加活动间隙,她还忙着指导社区即将举办的为新中国庆生做长寿面活动。

  “我们组织了社区70名70岁的老人,‘十一’当天为新中国做长寿面,将有2000多人参加,现场会非常热闹。”王波说,活动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微信群里可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确保活动高质量举行。

  王波说,在百步亭,奋斗是一种常态。正因为所有人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百步亭社区才变得这样幸福美好,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获奖感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用实干拥抱未来。这份荣誉是鼓励、是鞭策,也是全新起点,我将保持奋斗之姿,凝聚奋斗力量,让社区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医学泰斗裘法祖:矢志奋斗诠释人生价值

  【人物名片】

  裘法祖,生前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普通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创造的外科手术方式被誉为“裘氏术式”。

  【奋斗故事】

  “作为外科医生,能不开刀的就不要开刀,能开小刀的就不要开大刀,开大刀就一定要开好。这是裘院长对我的谆谆教导。”9月25日,替裘法祖前来北京领取“最美奋斗者”奖章的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张必翔,谈起曾经的导师裘法祖时说。

  1979年,张必翔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武汉医学院时,裘法祖是该校院长。1997年,在鄂钢医院工作多年的张必翔又回到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裘法祖推荐自己的第一个博士生陈孝平担任他的导师。

  后来,张必翔攻读博士学位,陈孝平院士推荐裘法祖给他当导师,裘法祖谦虚地对陈孝平说:“还是你当导师,我排在你后面就行了。”

  裘法祖曾多次说过,“我并不认为名字放在学生之后就没‘面子’。相反,名字放在学生前面,我才觉得丢脸,因为那是欺世盗名的事”。

  裘院士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向学生强调医生要做到“三会”“三知”,即“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不仅是我医学上的老师,更是我人生的导师,把我当成家里人,这也是我这次能来替他领奖的主要原因。”张必翔说,裘老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从来都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80多岁了仍坚持查房。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诚恳,当医生要替病人着想”。

  【获奖感言】

  裘老用他奋斗的一生真正诠释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裘老已经去世11年了,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对我国医学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在医学事业上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这个奖,既是对裘老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集体褒奖。能替裘老领这个奖我很激动,也深感荣幸。

  “三峡之子”郑守仁:七十九岁高龄依然坚守工地

  【人物名片】

  郑守仁,水利部长江委原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奋斗故事】

  “我白天忙现场,晚上写总结,睡不着觉,就吃安眠药。”“我现在身体不好了,最大的欣慰,是三峡工程得到认可。”“把三峡工程搞好,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9月25日,刚刚出院的郑守仁,身体虚弱,缓慢的讲述,句句不离“三峡”,赤子之情令人泪目。

  自1993年受命主持三峡工程的工程设计,郑守仁在三峡大坝工地一住就是26年。18平方米简陋的工房,成了他永久的家,“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守一天。”

  “他对三峡大坝,比对自己孩子还好。”郑守仁的陪护人员、长江委原总工会办调研员李国文介绍,“他心里只有工作,79岁高龄身患癌症,依然坚持工作,挑灯夜战,总结梳理三峡工程资料。单位分给他在武汉的房子,装修了两回,他都不去住。”“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打字很慢。”郑守仁说,近10年,他对三峡各方面进行跟踪检测分析,事实证明,三峡工程的质量、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今年夏天,网上出现“三峡大坝已经变形”的谣言,郑守仁和团队迅速发声,从专业角度释疑解惑。

  从葛洲坝二期工程、隔河岩工程到三峡工程,56年的水利生涯,郑守仁成功挑战截流长江这一世界难题,荣获4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淡泊名利的他,前后捐出158万多元奖金。

  满脑子都是工程、都是大坝、都是事业、都是工作,却很少有其他。

  大家称赞他是“大坝的基石”,是“当代大禹”,是“工程师的脊梁”,他却摇摇手,说这是分内之责。

  用一生书写忠诚,他就是最美奋斗者郑守仁。

  【获奖感言】

  作为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获得这个荣誉,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肯定,对所有参与建设、维护、运营三峡大坝的人的肯定,感谢大家用行动守护长江,守护三峡。

  人民公仆吴天祥:我的日历上没“休息”二字

  【人物名片】

  吴天祥,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

  【奋斗故事】

  现年75岁的吴天祥,仍然每天早上7点到武昌区信访接待室上班,接待来访群众,下午6点才下班回家。

  “我没有退休,在为人民服务上我永远不会退休。”到北京接受“最美奋斗者”表彰的吴天祥说。

  南湖片区有两个孤儿,姐姐6岁,弟弟3岁,一年内父母相继去世。吴天祥从退休金里拿出3万元,把这对无依无靠的姐弟送到儿童福利院。

  前几年,一个叫周绍友的群众患了重病,交不起房租,走投无路之下找到吴天祥求助。“他找到我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咳出来的痰都是黑色的。”吴天祥回忆说。他给女儿做工作,让女儿让出婚房给他住。半个月后,周绍友因病离世。

  每年腊月廿九,吴天祥都要赶到黄冈,给一个叫黄成凤的女子当“猪倌”,让她回老家与亲人团聚。黄成凤是黄冈人,20多年前,生活无着的她找到吴天祥求助。吴天祥掏出2万元,帮她在黄冈办了养猪场。黄成凤告诉吴天祥,她多年未回老家。吴天祥主动提出此后每年春节,给她当几天猪倌,让她回老家与亲人团聚。这一当就是20年。

  类似这样帮助困难群众的事,吴天祥几乎每天都在做。

  吴天祥说,现在年岁大了,有时候也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始终抱着一个念头,来找他的都是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群众,能帮他们就帮一点。每一件小事,都是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去年,一家企业找到吴天祥,提出每年给他40万元,聘请他当顾问。吴天祥说:“你们就是给100万,我也不会去,我离不开这张信访桌。我也不会把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拿去赚钱。拿荣誉去赚一分钱,那我就不值一分钱。”

  【获奖感言】

  荣誉是考验,也是责任和鞭策,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号角和动力,激励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奋斗”两个字放在嘴上,不如扛在肩上;扛在肩上,不如一件一件去落实。

 

推荐访问:奋斗者 最美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