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07 11:08:50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金融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民营积极发展,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税收和群众收入,实现富民强县、建设美丽我县具有重要意义。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为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县内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通过信贷产品、服务方式和担保方式的创新,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是,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对金融支持我县民营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和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既优化了发展环境,又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到2013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2万户,比上年增长了13.8%;注册资本金达3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8%;其中:民营企业3907家,注册资金372.28亿元。超5亿元企业达到8家。民营经济完成生产总值324.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9.8%。

2.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等多种有效措施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多家民营企业分别和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加强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合作,使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销售额超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达32家,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及生物制药、旅游餐饮服务等为主的主导产业群,规模型、效益型企业日益增加。地球卫士、凯德瑞异型材等企业正在向总部经济、规模化方向发展,对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已由最初的商饮行业向现在的全方位、多领域方向发展,生产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城区依托县城,以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山区依托景点,以农家旅店为特色,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洼区依托资源,利用生产优势建立了养殖基地和饲料加工基地;库区依托劳动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引进服装、旅游、食品加工等项目。此外,随着我县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优惠政策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对县外民营经济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来我县投资发展,以地球卫士有限公司、广州恒大地产集团、华人影视城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落户我县为标志,带动了我县民营经济不论在生产规模、经营领域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提高了档次。

4.社会贡献日益突出。随着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其社会贡献也日益突出。一是增加了财政收入。2013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8.4亿元,同比增长46%。二是缓解了就业压力。2013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3.2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7%。民营经济在安置下岗人员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个体私营业主的家庭收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加,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员工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已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2013 年农民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看,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70%,而工资性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是农民在民营企业中就业所得。

二、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张,税收增长速度和就业贡献率不断提高,投资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与我县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民营经济金融支撑领域,我县既有创新突破,也同时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民营企业信贷规模扩大,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投放持续增长。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提出“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量”的要求。为达到“两个不

低于”目标,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末,县内各类企业贷款达到17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贷款40亿元,全年新增授信企业户数84家,贷款14亿元;我县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共有87家在县内银行获得融资支持。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在贷款成本方面,我县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贴息项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但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是银行对缺乏抵押资产和担保的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弱化。大部分银行在信贷上十分注重物质抵押和担保。而民营企业大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大、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可用作抵押的资产很少。银行对于民营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也比较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二是信贷融资成本依然较高。据调查,我县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都上浮了10%至30%,有的甚至更高。除了利息成本,其他相关费用也不可小觑。由于征信资料缺乏、有效抵押不足,那些不能通过创新方式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约为12%。

(二)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县采取多项措施,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银证企合作机制,改善服务效能,取得积极效果。

一是金融机构逐步增多。截至2013年末,我县共有银行机构11家,营业网点137个,保险公司17家,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3家,融资担保公司3家,基本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金融体系。

二是银政企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为畅通银企信息渠道,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金融服务部门定期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及时推介给金融机构,并组织将金融机构产品信息及时推介给企业,完善企业与银行融资信息共享的长效平台。同时,开展“面对面、一对一”服务,组织银行多次深入园区、镇乡和企业,细致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融资需求,“一企一策”解决融资难题。

三是“金融服务超市”服务效能初显。已初步建成我县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同时成立一支专业化融资顾问队伍,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小贷公司、投资公司、股交所、会计师事务所等20家机构入驻,为我县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但是,由于一些外部政策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弱化。

一是政策性担保资源不足。目前,全县成立了3家担保公

司,但运行较好的财政局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仅为5700万元,担保放大倍数仅为5倍,远低于法定杠杆倍数10倍。而且担保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担保机构补贴、税收减免等风险补偿机制。

二是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民营企业融资特点不相适应。各银行普遍实行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不仅对县级银行的贷款发放形成了刚性制约,也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

三是银行信贷管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各银行普遍强化贷款风险责任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但同时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直接融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融资方式刚刚起步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不断完善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采取了系列企业上市专场培训培训、帮扶和引导措施引导企业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已有等8家企业纳入首批上市重点培养企业,蘭苑园林公司正在筹备新三板挂牌,林静丰农正在筹备天交所挂牌。

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整体资质较弱、资本市场门槛较高等方面的原因,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空间受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贷款信托、集合票据等创新型直接融资方式几乎空白。

因此,亟待加快跟进现代金融创新动向,结合我县经济环境及民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创新和推广资本市场融资产品。

三、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固本强体,积极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1. 不断充实扩大自有资金。民营企业在实现利润后应首先补充资本金,通过加强自身积累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偿债能力,努力创造获得贷款的条件,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2.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管理,并按照银行贷款的程序要求,及时、如实地提供财务各项报表和资料,使银行全面准确地监控企业整体经营状况。

3.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合理确定投资方向,瞄准市场定位,减少盲目投资、低层次重复建设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快改制、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打造结构完善、产权明晰、经营合法、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企业主体,以增强对银行放贷的吸引力。

(二)打造平台,极力优化外部金融环境

1. 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简化流程,积极发展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引导其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好对民营企业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民营企业信贷成本。同时,选择性地培育部分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权等融资工具融资。

2. 建立民营企业激励长效机制,搭建金融与民营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由政府牵头,民营办、工商、税务、商业银行等单位参与,一方面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评选活动,银行对获评企业推行信用贷款和贷款绿色通道,放大抵押担保比例,更好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民营企业网站,搭建民营企业与银行信息沟通平台,提供民营企业产业发展、财务指标等相关信息,介绍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和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信贷政策等内容,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3. 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在担保体系建设上: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现有担保公司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壮大资金实力,达到更多大型商业银行担保条件要求。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互助型担保机构,专门为民营企业会员承担贷款担保。三是引进和推动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设立。政府出台财税政策鼓励措施,积极引进发展较为规范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入驻,降低民营企业担保成本。

(三)拓宽渠道,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1. 构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国有大型银行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及措施;政策性银行要在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金优势,积极支持区域性特色产业民营企业;中小银行要以支持民营企业为主,逐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份

额。

2. 完善符合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支持在基层设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在信贷、会计、结算等一系列服务上给予民营企业便捷服务。其次,积极探索适宜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重点考察民营企业信誉及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第三,拓宽服务领域,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账务管理和信息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其四,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探索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动产担保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3. 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办法。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类型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及生产经营状况,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综合授信”,为民营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制定科学的贷款奖惩管理办法,对支持民营企业工作突出的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给予奖励。对贷款出现的风险,视情况有区别的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切忌实行“一刀切”,提高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推荐访问:担保公司工作总结 担保 年度工作总结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