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区“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模板

时间:2022-06-22 14:24:30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xx区“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模板

  提高专业化招商能力,强化对目标企业的战略布局、行业定位、发展方向、项目价值等研究评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xx区“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xx区“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模板

  xx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优”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全面推进“中优”战略,推动“中优”区域功能升级进位,为城市发展确定新的标杆。现将我区“中优”工作的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功能优化,做好“三减三增”加减法

  (一)“三减”。一是减居住人口。xx片区原规划人口密度1.2万人/平方公里,调减为1万人/平方公里;红桥片区原规划人口密度为1.8万人/平方公里,调减为1.3万人/平方公里;共耕片区原规划人口密度为1.7万人/平方公里,调减为1.25万人/平方公里,均低于xx市“中优”战略规划中1.36万人/平方公里的要求。二是减开发强度。认真落实xx市形态分区要求,按容积率梯度进行严格控制,降容降密,提高城市品质,创国际化宜居街区。降容后红桥片区平均容积率由3.0降低为1.8,共耕片区平均容积率由2.8降低为1.8。严格执行《xx市关于“中优”规划开发强度指标有关问题的意见》,控制新建建设项目开发强度,目前已对3个新建项目按此要求进行了执行。三是减非核心功能。围绕核心功能聚集和打造,推进“非三医”企业、“三高”企业、生产性工业、批发市场等非核心功能有序疏散。分类分年度制定生产性工业等企业外迁行动计划,逐步推进非核心功能有序疏散,为高端产业和要素集聚发展留足空间,启动了中优区域内44户低效生产性工业企业外迁工作,目前已与3家企业初步达成搬迁协议。

  (二)“三增”。一是增公共服务配套。结合人口分布趋势特点,按照“补短板,优存量,加增量”的规划理念全面优化基本公共产品的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十分钟公服圈体系,实现基础公共产品全覆盖和高效率利用,编制完善了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养老、社区服务等6项公服规划。制定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梳理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为106个,计划至20xx年系统推动6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启动红桥社区综合体、xx幼儿园等6个项目建设,其中xx幼儿园已建成投用。二是增商贸商务服务功能。制定提升中优区域商业服务业能级发展计划,拟在红桥、共耕片区引进国际一流开发企业,打造小街区规制的高端商住社区,吸引各类商务人士、国际友人等高端人群;在xx片区配备高端商业住宅、医疗器械展销中心、中高档商业等配套设施,并启动2个人才公寓点位建设,其中1个点位计划今年底开工。三是增开放空间。按照建设天蓝地绿亲水之城目标,着力完善提升生态公共空间的打造,通过编制绿地生态系统、小游园微绿地专项规划,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网的生态公共空间系统。通过充分利用零星地块、闲置用地、规划点位建设一批小游园、微绿地。目前共梳理项目14个,计划今年完成9个,已启动4个项目建设。

  二、促产业优化,构建“健康服务业”高地

  (一)优化产业布局。xx片区重点瞄准医学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等价值链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医学研发、高端医疗服务、康养旅游等产业,打造医学医疗技术转化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医疗服务目的地。共耕片区、红桥片区围绕xx健康服务业聚集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发展消费引领型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国际生态社区、中高档住宅区,满足高端人群的生活购物等需求。

  (二)培育产业核心。以高端特色医疗服务为引领,健康管理为延伸,健康大数据、健康金融、健康教育培训为融合支撑,形成产业生态圈。目前医学城区域已入驻了华西xx院区、省精神卫生研究院等高端医疗机构11家,引进了药明康德、博奥生物等研发机构43家,全区共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42个,“三医融合”特征的完整产业链和创新链初具雏形。

  (三)严控产业门类。紧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禁止进入“三高两低”以及与聚集区发展不符合的产业,重点引入精准医疗、医药研究、医疗检测等门类项目。制定规划建设导则,重点选择“一大两高两低”项目入驻,年内重点推动药明康德签约落地,年内推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药学院等高端项目签约落地建设。

  (四)做好产业发展保障。一是研究制定《x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一批研发设计、成果转化、融资信贷、平台服务等健康服务业企业的快速集聚。目前已分别引进赛伯乐、健桥资本、TCL成立了3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共募集资金16亿元人民币,有效提升了集聚区发展的资金要素保障。二是加强项目用地保障,上半年完成拆迁并移交项目地块5宗共180亩,完成拆迁未交地4宗共268亩,拆迁扫尾地块5宗共869.3亩,加快拆迁地块5宗共598.8亩,为“中优”产业发展挪腾充足空间。

  三、塑形态优化,打造最美产业聚集区

  (一)优建筑形态。编制红桥、共耕、xx三个片区城市设计,对标志性建筑、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形象因素进行重点设计,塑造城市特色,构建与区域人文、产业、气候等相适应的整体建筑形态。

  (二)优街区形态。一是制定特色街区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充分挖掘xx城市特色文化、自然景观元素,结合区域产业布局,打造学府杏林商业街、红桥滨水特色街道两条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拉动消费作用明显、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商业街。目前,学府杏林商业街建设基本完成。红桥滨水特色街道项目待区域规划法定后启动建设。二是通过“两拆一增”专项整治,打通沿河主要街道、河道两侧绿化慢行系统空间。对涌泉废品收购站、xx镇新庄社区等占用公共空间的违法建设进行了拆除,启动了江安河两侧综合整治工程。

  (三)优交通形态。一是加快打通断头路,已完成连接xx片区与高新西区的永和路建设,启动连接红桥片区与青羊康和片区的花都大道东段建设工程。二是科学配置停车设施,根据我区地下停车场专项规划,分步推进我区地下停车场项目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至20xx年,力争在“中优”区域新增公共停车位2300个,建筑面积92938平方米,逐步减少占道停车泊位数量。

  (四)优文化形态。一是在“中优”范围内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建设,五年内完成芙蓉古城、毛家祠堂、花都大道遗址、红桥村遗址地标设立。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将民政计生劳保体育等公共服务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xx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年—20xx年),对点位软硬件提档升级;打造特色文化队伍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三是依托xx镇“峨眉皇令”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全国武术文化艺术之乡,组织开展武术文化节,大力培育武术产业,将武术文化打造为xx特色文化品牌。

  四、拓空间优化,建造宜居健康生活城

  (一)打开大型开敞空间。一是加大大型项目与公共开敞空间建设的规划建设统筹力度,对泰康人寿与周边大型开敞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项目与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开发融合的形态。二是着力打造江安沿河大型公共开敞空间,启动江安河“宜居水岸”项目。三是规划建设红桥片区大型中心绿地和共耕片区沿江安河大型开敞空间。

  (二)建设小型开敞空间。近期已启动四个绿地项目。一是位于xx镇八一路北段,长110米、宽90米的八一路生态绿地;二是位于xx华西医院西侧,占地35亩,华西xx分院周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建成生态湿地、公园、绿地、开敞空间等。三是田园花篱城市绿地建设项目,打造长500米,宽90米的城市绿地。四是涌泉街办七星街、七星桥绿化带和绿地。

  (三)依托商圈文旅圈形成城市慢性系统。科学打造城市慢行系统,以轨道交通、城市道路、街巷廊道、生态资源、商圈文旅圈为依托,科学编制城市绿道及慢行系统规划,系统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三环两轴多节点”为主骨架的绿道,搭建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北部生态旅游环线、主城区慢行系统的“三网融合”架构,到2025年计划建成绿道350公里。

  五、创方式优化,提升产业发展保障能力

  (一)落实政府主导,统筹推进项目化运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产业定位为核心,统筹规划编制,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同时统一政策,统一配套。在满足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自身需求和项目自身意见,在业态布局、运营模式和具体方案设计上,给予企业在项目运作方面充分的自主权,形成政府、企业、市场之间良性互动促产业的氛围。

  (二)转变产业生态圈招商理念。提高专业化招商能力,强化对目标企业的战略布局、行业定位、发展方向、项目价值等研究评估。紧紧围绕医学研发、医疗服务的招商定位,加快推进北卡罗来纳大学药学院xx分院项目、克利夫兰医学院项目、新药筛选评测中心项目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洽谈和落地,为产业发展储备充足后劲。

  (三)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成立xx医学城指挥部、现代服务业园区指挥部、北部生态片区指挥部,统筹协调解决从项目招引到建成投运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一对一”的定制终身服务和“用地拆迁、土地保障、环评安评、基础配套、施工设计”五同时项目推进机制,创新审批机制建立“4+4+1+X”审批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推荐访问:中优 建设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