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12篇

时间:2023-07-29 18:35:05 来源:网友投稿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实现上述目标,建议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1.强化教育培训,着力在提高群众素质、增强致富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12篇,供大家参考。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12篇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1

实现上述目标,建议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1.强化教育培训,着力在提高群众素质、增强致富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印发资料、召开会议、现代远程教育、“村村响”、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全村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强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对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勤俭节约,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扎实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培训,重点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联系组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采取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温棚养牛、黄改冻配、饲草青贮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种养殖大户、村社干部培养成科技明白人、科技示范户。打造一批农民技术员队伍,组织开展“一户一技能”和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等培训活动,使全村所有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技能。

2.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在拓宽致富门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见实效。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出路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坚持把产业调优、产品调特、规模调大、市场调宽,才能把效益调高,让农民增收致富。根据石塘村现有的土地资源特点和传统种植习惯,要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未来八年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使牛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着力改变独户养殖、形不成规模的现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养牛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品种基地建设,同时把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肉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出栏、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至2020年全村养牛小区达到4个。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青贮等加工转化工作,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注重优化品种结构,以本地黄牛为基础,引进秦川牛、利木辛牛、南德温牛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围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亩产效益,加大良种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种植比例,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力争川地良种玉米全覆盖,山地牧草和粮食种植比例达到 1:1。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提供致富信息,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起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3.强化政策落实,着力在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社会和谐上下功夫见实效。贯彻落实好惠农惠民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扎实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会议宣讲、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让农民群众达到“四个明白”(明白惠民政策的目的意义、明白惠民政策的具体项目、明白自己家庭享受的政策及标准、明白惠民政策收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要做到公平公开,民主透明,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真正吃透情况,摸清底子,在执行政策上不漏不偏,客观公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尤其在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惠农资金发放等工作中,要健全评估机制,严格评估程序,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群众代表会议评议等措施让群众自觉参与到资金落实的每一个过程,让每一笔惠农资金的分配、发放都公开透明,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每一户群众。要抢抓机遇,整合资源,主动融入百里乡的远景发展规划,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加大争取产业发展项目的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针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现状,要积极争取项目,招商引资,重点解决吃水、行路、居住等突出问题。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建设新农村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农田改土工程,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地力,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分年度完成全村2078亩山地的整修任务,2012年在大沟湾和桥沟两社实施1000亩梯田建设工程,突出解决道路不畅、耕作困难的问题。加大农村生产道路建设力度,达到社社通农用车路,块块耕地实现机械化耕作。2012年配套梯田建设工程,新修大坡(大沟湾—鹊儿山—西山)的生产道路,使大沟湾、桥沟1000亩山地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大人饮工程建设力度,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012年新列120户自来水入户项目,累计达到148户,解决70%户的吃水困难问题;对于无条件引自来水入户的群众,采取政府投入、个人集资等方式,在自家院子或各社划定地点打深水井,解决水量不足等问题。对村内现有的3口深水井,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固定井沿,硬化井边地面,修建改造危险井房,保证群众正常用水。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太阳灶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充分利用牛粪等物料,提高沼气原料的使用率,节约利用现有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面实施“三清五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整体规划,重点解决村内道路、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提高美化、亮化水平,今年新列危房改造户101户。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学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村卫生所建设。

5.强化村级班子建设,着力在夯实发展基础、凝聚发展合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和村村响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了解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技术技能。组织村社干部赴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迪工作思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强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村级事务,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扎实开展以“党员群众商议、乡镇党委审议,党员群众测评、乡镇党委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双议双评”活动,极大地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广泛开展各类议事决策活动。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搬迁新建村部,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建设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安放健身器材,开放农家书屋,真正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议事决策中心,实用科技、致富技能的集中培训中心,先进文化、各种信息的传播交流中心,群众文体娱乐活动中心、村民健康生活的医疗保健中心。积极开展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每年创评“五星户”8户以上,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先进带后进、齐心促和谐、共同求发展的良好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2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x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城镇化、城镇生态化”,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基础、优服务,着力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寻甸县域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

一、园区工业发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7.85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3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羊街片区A线、食品加工园区1—4号路、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6号路、7号路、土金线等道路建设和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金所片区1号路大修工程项目,完成羊街食品园区、天生桥片区供水主管安装,三个片区建成变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40余千米。羊街片区污水处理项目、金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园区工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步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及建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园区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在谈签约项目尽快签约,针对企业入园需求,园区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代办”“帮办”等制度,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做好企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定期到园区服务项目推进制度,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问题。加强县直部门与园区的沟通协调,采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提前告知、预警提示等机制,规范涉园项目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做好“财园助企贷”工作,为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诚信良好的企业,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多渠道开展融资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服务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植新的税源。

(三)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着力推进金所、羊街和倘甸片区融合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入园区的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按时建成,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投融资主体作用,拓展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性、开拓性地推动融资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省、市、县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要求,围绕家具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目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倘甸片区工业大麻基地打造,推动园区电商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园区以及县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六)优化审批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项目审批备案、规划建设、水保环评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细化审批清单,对重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推进实行节点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合法性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3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长 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 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4%、 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长丰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 96户,增加了 。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 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0家,其中 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 8.6亿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 -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 7亿元,同比增长 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 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 。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 。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5 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 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 4.9%、25%和 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 %。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 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 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 。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 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 4 ”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4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东北部,距城区55公里,与三面交界。全乡辖8个村1个居委会,共3156户10127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8890亩(其中水田5121亩,旱地3769亩)。场镇面积0.5公里,常住人口1400余人。乡机关干部职工25人,其中行政12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产业情况

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苕及各种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生姜、水果、蔬菜等;养殖业主要以生猪、肉羊、肉牛、家禽为主;工副业主要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为主。近年来,我乡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其中建有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雪洞生姜专业合作社,并以此辐射带动全乡生姜发展,培育出了雪洞、柏杨、石星三个生姜专业村,建生姜良繁基地300亩,20xx年全乡种植生姜3200亩,生猪专业合作社3个,200亩的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合作社3个。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较快,其中肉牛养殖场1个,肉羊养殖场2个,家禽养殖场2个。全乡居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种养业为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1)交通状况较差。时至今日,全乡仍有2个村60%的社道未硬化,造成群众行路难,农产品销售难。

(2)公共设施滞后。场镇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没有一个公共群众娱乐场所,场镇亮化、绿化较差,仍有3条街道未亮化、绿化。

(3)水利隐患严重。全乡七座小Ⅱ型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排水渠道不畅、蓄水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农业抗旱排涝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性极端性天气增多的大环境下,旱涝灾害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农村社会发展滞后。我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由于经济状况差,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其中不乏一些乡土仁人志士和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他们在事业有成后由于看到家乡各方面比较落后也就不愿回乡发展,这就造成我乡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3、农民致富增收困难。我乡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小农模式,一是分散经营,二是生产规模小,三是销售渠道不畅通,信息不灵,同时销售的产品经济价值不高等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农民增收困难。

四、设想及建议

设想:完善场镇功能配套设施,计划今年投资40万元建一个5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活动场所,计划投资50万元完成场镇深街道的绿化及亮化工程,同时,争取今年完成玉带峡旅游景区的签约工作。

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争取建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增强防洪抗旱的能力,既可改善我乡生态环境,又可保障经济发展。

2、扶持农村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再者号召本地各类高校(中职高校)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发展新型农民。

3、帮助农民增收。总体上通过工业发展反哺农业发展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继续扩大种养殖业发展规模,壮大规模促发展;一方面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同时延长产业链,以农产品为基础,打造产业群,创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5

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基本概况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1302.1亩,山林21917.5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 1.5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 “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11.1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2012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涌现了以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农林业示范典型。2013年,与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签订租赁协议,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资产,大力发展油茶、绿化苗木基地,发挥生态林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生态优越,发展潜力大。清方村依山临水,生态良好,2008年创成省级生态村。市委副秘书长詹长春来村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辖区画屏山(垮皮山)已由县旅游办征用,待开发,画屏山风光被县政府站采用为首页背景,成为广德宣传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水源保护压力大。清方村处于水库库尾,地处XX县水源保护区,保护水源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尚未做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旅游辐射作用尚未发挥,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良好的生态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是传统林业效益低。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成本高,产出低,群众林业收入总体偏小;农村人才技术缺乏,外出务工人员多,致富能手带动农村发展少;林业生产中,毛竹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群众对发展经果林,苗木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受人均山场面积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场风险等制约,林业集约化经营难以推广;由于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高,荒山面积少,新增林业面积的潜力不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四、初步设想

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 “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一个口号”即“打造生态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号。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五、基层的几点期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索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6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00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3%。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货款回收率为87%,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的目标任务。

8、强服务,搭建政府保障平台。全力打造政策法规、产业引导、全民创业、生产经营、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报务、维权保障等8个涉及工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的服务平台,搞好非公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7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长 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 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4%、 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长丰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 96户,增加了 。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 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0家,其中 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 8.6亿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 -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 7亿元,同比增长 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 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 。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 。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5 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 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 4.9%、25%和 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 %。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 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 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 。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 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 4 ”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8

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基本概况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1302.1亩,山林21917.5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 1.5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 “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11.1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2012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涌现了以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农林业示范典型。2013年,与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签订租赁协议,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资产,大力发展油茶、绿化苗木基地,发挥生态林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生态优越,发展潜力大。清方村依山临水,生态良好,2008年创成省级生态村。市委副秘书长詹长春来村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辖区画屏山(垮皮山)已由县旅游办征用,待开发,画屏山风光被县政府站采用为首页背景,成为广德宣传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水源保护压力大。清方村处于水库库尾,地处XX县水源保护区,保护水源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尚未做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旅游辐射作用尚未发挥,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良好的生态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是传统林业效益低。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成本高,产出低,群众林业收入总体偏小;农村人才技术缺乏,外出务工人员多,致富能手带动农村发展少;林业生产中,毛竹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群众对发展经果林,苗木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受人均山场面积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场风险等制约,林业集约化经营难以推广;由于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高,荒山面积少,新增林业面积的潜力不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四、初步设想

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 “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一个口号”即“打造生态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号。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五、基层的几点期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索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9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00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3%。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货款回收率为87%,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的目标任务。

8、强服务,搭建政府保障平台。全力打造政策法规、产业引导、全民创业、生产经营、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报务、维权保障等8个涉及工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的服务平台,搞好非公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10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x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城镇化、城镇生态化”,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基础、优服务,着力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寻甸县域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

一、园区工业发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7.85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3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羊街片区A线、食品加工园区1—4号路、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6号路、7号路、土金线等道路建设和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金所片区1号路大修工程项目,完成羊街食品园区、天生桥片区供水主管安装,三个片区建成变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40余千米。羊街片区污水处理项目、金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园区工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步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及建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园区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在谈签约项目尽快签约,针对企业入园需求,园区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代办”“帮办”等制度,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做好企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定期到园区服务项目推进制度,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问题。加强县直部门与园区的沟通协调,采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提前告知、预警提示等机制,规范涉园项目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做好“财园助企贷”工作,为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诚信良好的企业,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多渠道开展融资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服务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植新的税源。

(三)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着力推进金所、羊街和倘甸片区融合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入园区的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按时建成,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投融资主体作用,拓展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性、开拓性地推动融资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省、市、县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要求,围绕家具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目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倘甸片区工业大麻基地打造,推动园区电商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园区以及县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六)优化审批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项目审批备案、规划建设、水保环评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细化审批清单,对重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推进实行节点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合法性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11

实现上述目标,建议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1.强化教育培训,着力在提高群众素质、增强致富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印发资料、召开会议、现代远程教育、“村村响”、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全村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强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对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勤俭节约,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扎实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培训,重点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联系组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采取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温棚养牛、黄改冻配、饲草青贮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种养殖大户、村社干部培养成科技明白人、科技示范户。打造一批农民技术员队伍,组织开展“一户一技能”和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等培训活动,使全村所有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技能。

2.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在拓宽致富门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见实效。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出路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坚持把产业调优、产品调特、规模调大、市场调宽,才能把效益调高,让农民增收致富。根据石塘村现有的土地资源特点和传统种植习惯,要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未来八年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使牛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着力改变独户养殖、形不成规模的现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养牛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品种基地建设,同时把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肉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出栏、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至2020年全村养牛小区达到4个。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青贮等加工转化工作,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注重优化品种结构,以本地黄牛为基础,引进秦川牛、利木辛牛、南德温牛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围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亩产效益,加大良种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种植比例,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力争川地良种玉米全覆盖,山地牧草和粮食种植比例达到 1:1。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提供致富信息,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起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3.强化政策落实,着力在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社会和谐上下功夫见实效。贯彻落实好惠农惠民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扎实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会议宣讲、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让农民群众达到“四个明白”(明白惠民政策的目的意义、明白惠民政策的具体项目、明白自己家庭享受的政策及标准、明白惠民政策收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要做到公平公开,民主透明,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真正吃透情况,摸清底子,在执行政策上不漏不偏,客观公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尤其在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惠农资金发放等工作中,要健全评估机制,严格评估程序,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群众代表会议评议等措施让群众自觉参与到资金落实的每一个过程,让每一笔惠农资金的分配、发放都公开透明,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每一户群众。要抢抓机遇,整合资源,主动融入百里乡的远景发展规划,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加大争取产业发展项目的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针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现状,要积极争取项目,招商引资,重点解决吃水、行路、居住等突出问题。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建设新农村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农田改土工程,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地力,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分年度完成全村2078亩山地的整修任务,2012年在大沟湾和桥沟两社实施1000亩梯田建设工程,突出解决道路不畅、耕作困难的问题。加大农村生产道路建设力度,达到社社通农用车路,块块耕地实现机械化耕作。2012年配套梯田建设工程,新修大坡(大沟湾—鹊儿山—西山)的生产道路,使大沟湾、桥沟1000亩山地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大人饮工程建设力度,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012年新列120户自来水入户项目,累计达到148户,解决70%户的吃水困难问题;对于无条件引自来水入户的群众,采取政府投入、个人集资等方式,在自家院子或各社划定地点打深水井,解决水量不足等问题。对村内现有的3口深水井,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固定井沿,硬化井边地面,修建改造危险井房,保证群众正常用水。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太阳灶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充分利用牛粪等物料,提高沼气原料的使用率,节约利用现有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面实施“三清五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整体规划,重点解决村内道路、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提高美化、亮化水平,今年新列危房改造户101户。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学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村卫生所建设。

5.强化村级班子建设,着力在夯实发展基础、凝聚发展合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和村村响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了解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技术技能。组织村社干部赴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迪工作思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强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村级事务,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扎实开展以“党员群众商议、乡镇党委审议,党员群众测评、乡镇党委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双议双评”活动,极大地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广泛开展各类议事决策活动。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搬迁新建村部,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建设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安放健身器材,开放农家书屋,真正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议事决策中心,实用科技、致富技能的集中培训中心,先进文化、各种信息的传播交流中心,群众文体娱乐活动中心、村民健康生活的医疗保健中心。积极开展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每年创评“五星户”8户以上,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先进带后进、齐心促和谐、共同求发展的良好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篇12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东北部,距城区55公里,与三面交界。全乡辖8个村1个居委会,共3156户10127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8890亩(其中水田5121亩,旱地3769亩)。场镇面积0.5公里,常住人口1400余人。乡机关干部职工25人,其中行政12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产业情况

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苕及各种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生姜、水果、蔬菜等;养殖业主要以生猪、肉羊、肉牛、家禽为主;工副业主要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为主。近年来,我乡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其中建有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雪洞生姜专业合作社,并以此辐射带动全乡生姜发展,培育出了雪洞、柏杨、石星三个生姜专业村,建生姜良繁基地300亩,20xx年全乡种植生姜3200亩,生猪专业合作社3个,200亩的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合作社3个。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较快,其中肉牛养殖场1个,肉羊养殖场2个,家禽养殖场2个。全乡居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种养业为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1)交通状况较差。时至今日,全乡仍有2个村60%的社道未硬化,造成群众行路难,农产品销售难。

(2)公共设施滞后。场镇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没有一个公共群众娱乐场所,场镇亮化、绿化较差,仍有3条街道未亮化、绿化。

(3)水利隐患严重。全乡七座小Ⅱ型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排水渠道不畅、蓄水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农业抗旱排涝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性极端性天气增多的大环境下,旱涝灾害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农村社会发展滞后。我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由于经济状况差,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其中不乏一些乡土仁人志士和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他们在事业有成后由于看到家乡各方面比较落后也就不愿回乡发展,这就造成我乡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3、农民致富增收困难。我乡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小农模式,一是分散经营,二是生产规模小,三是销售渠道不畅通,信息不灵,同时销售的产品经济价值不高等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农民增收困难。

四、设想及建议

设想:完善场镇功能配套设施,计划今年投资40万元建一个5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活动场所,计划投资50万元完成场镇深街道的绿化及亮化工程,同时,争取今年完成玉带峡旅游景区的签约工作。

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争取建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增强防洪抗旱的能力,既可改善我乡生态环境,又可保障经济发展。

2、扶持农村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再者号召本地各类高校(中职高校)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发展新型农民。

3、帮助农民增收。总体上通过工业发展反哺农业发展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继续扩大种养殖业发展规模,壮大规模促发展;一方面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同时延长产业链,以农产品为基础,打造产业群,创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发展 调研报告 精彩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段落摘抄 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调查问卷 经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课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