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甄选6篇

时间:2023-01-12 15:23:36 来源:网友投稿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甄选6篇

  “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共产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关系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甄选6篇。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甄选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

  “一个移动充电枪覆盖6个车位,如果安装5个,就能覆盖30个车位。”党的____代表、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和同事研讨移动共享充电桩时说。他身旁的桌子上堆满了使用过的设计稿纸。

  移动共享充电桩是张黎明最新的创意。“在社区服务时,我注意到,小区居民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我想,要是建好固定充电桩,配上可移动的充电枪,小区居民充电就方便多了。”他说。

  “我从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跑遍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大街小巷。”张黎明说,从1987年开始他就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8万千米,“学徒时,师傅就教育我,抢修工作,‘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

  经过长期在一线的摸爬滚打,他练就了电力抢修的“火眼金睛”,可以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状况等,迅速判断故障成因和故障点。

  在今年8月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张黎明的多项创新成果参展,其中包括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新型高压刀闸、高压刀闸新型防护装置、可摘取式低压刀闸、新型驱鸟器和专用工具箱等系列创新成果。

  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就摆放在张黎明创新工作室的显眼位置。近年来,瞄准更智慧、更轻便的目标,张黎明反复研究试验,成功研发了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并实现产业化,目前已在20个省份推广应用。

  “工作是快乐的,创新使工作更快乐。”张黎明常常用这句话勉励年轻人搞创新。

  目前,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带领63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发展成为由30个分队400多名队员组成的常态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张黎明始终奔波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2020年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社区防疫站点、重要防疫供电线路值守保电。他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2021年7月,他又星夜兼程,奔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抢修保电一线。

  “能够当选党的____代表,我深感光荣。”张黎明也是党的____代表,他表示,5年来,自己无论是政治理论水平还是思想觉悟,都得到了很大提升,“20xx年,我有幸向国家领导介绍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国家领导称赞我们工人创新团队实践出真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奋斗目标。”

  “我将扎根基层一线,为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尽力,为创造美好生活充电。”张黎明说。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

  在张黎明的徒弟、全国劳动模范黄旭心中,张黎明就像照亮自己奋力前行的光亮,“为人指引方向,让人充满力量”。

  黄旭是年轻一代电力人的代表,从名校硕士毕业来到带电作业班,每天的工作是爬上高高的斗臂车与10千伏架空线路打交道。

  黄旭第一次见到张黎明是在一场劳模宣讲会上。那时,张黎明刚获评全国劳模,“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口号,一时间成为敲击在每个电力工人心中的战鼓,鼓舞着大家向榜样学习。

  张黎明的父亲是一名管道技术工。从小跟着父亲,张黎明看着一个个国家重点工程从老一辈产业工人的手中诞生。直到自己成为一名电力抢修工,父亲送给他一把扳手,告诉他,“把活儿保质保量干好,是本分。”

  张黎明给自己定下目标——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最难最险的任务他都第一个上。一个夏夜,天津地区遭遇暴雨突袭。当时张黎明正在病房陪伴生病的父亲。紧急抢修的电话响起,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不要陪在这了,注意安全!”那一晚,张黎明带领大伙在暴风雨中苦干近8小时,抢修任务完成已是次日凌晨1点。

  张黎明擅长把平常事做得不平凡。在日常巡检中,他潜下心练就了电力抢修的“火眼金睛”和事故诊断“一手准”的绝活儿。他把多年来遇到的上万个故障分析梳理,形成《急修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分享给大家,让抢修效率成倍提升。

  黄旭总觉得,张黎明身上映出很多老师傅的身影。他们默默无闻做着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到恶劣天气、危急时刻,全都守在一线,没有一个人后退。正是千万个默默守护,才成就了满城灯火。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3

  黎明,寓意着美好和光明。张黎明人如其名——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2年,累计巡查线路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成了同事眼中的“活地图”;他从对抢修工具小改小革到对创新“上瘾”,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将“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服务百姓的真情送到千家万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电力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张黎明总爱沿着电线杆子“溜达”,同时,还拿小本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画下来,这样的“溜达”,一走就是8万多公里,这样的“地图”,一画就是1500多张。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手事故诊断“绝活儿”——出了故障,只要大致了解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为尽快送电争得了宝贵的时间。正因如此,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活地图”。为将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把多年遇到的近万个故障总结成50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让同事在遇到故障时马上就能“查字典”。

  “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张黎明说,践行工匠精神,不仅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得在创新上实现价值升华。  带电作业是一项高危险、高强度、高技能的工种,作业时必须穿上厚重密实的防护服,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里面都能倒出水来。看着大家受苦,他就萌生了研发带电机器人的想法。专家论证、查阅资料、参观学习、实验研究……他带领团队攻克十几项主要技术难点,研发出了第一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钢铁侠”项目。

  服务没有最好,创新才能更好。20xx年,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他带领团队时刻留意工作和服务中的“疑难杂症”,逐渐把工作场所变成创新阵地,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40余个,20多项成果填补智能电网建设空白,还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8个创新工作坊,培养出一批“蓝领创客”,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除了抢修班班长,张黎明还有一个特殊的“头衔”——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他总说:“我是党的孩子,就应该随时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xx年3月的一天,家住丹东里社区70多岁的陈雨兰大娘打来求助电话:“我心脏不好受,孩子又联系不上。”火速赶到的张黎明连忙拨打“120”,但因为堵车,救护车至少20分钟才能到达。时间就是生命,他当即做出决定:“不能耽误,咱开车送大娘去医院!甭管多大责任,我担着!”

  “黎明出发、点亮万家”,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种鞭策。他们先后为11个社区150多位老弱孤残人员建立服务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军烈属、残疾人、空巢老人,定期为社区排查线路安全隐患,发起并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主动向社区发放联系卡,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张黎明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天津市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

  1986年8月21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视察天津开发区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就是在这一年,张黎明进入塘沽供电局实习,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刚刚参加工作的张黎明,感受最深的是老一辈工人不惧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1989年的深秋,220千伏汉大线的219号铁塔发生故障,因219号铁塔位于一个回形水塘中央,按照带电作业规程规定,带电工器具和作业人员要保持干燥状态。因为上塔作业需要年轻人,这时,班里那些年近五旬的老师傅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就跳进泥塘,站到冰冷刺骨的水里,用肩膀扛起梯子架起了一座“人桥”,让张黎明带着工具从“人桥”上通过。踩着这条颤巍巍的“人桥”,张黎明坚定了甘为人梯、有了困难我先上的决心。在随后30多年的工作中,每当张黎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当年池塘里的那些老师傅。

  滨海新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每一分每一秒,张黎明的工作都在服务和支撑着这个整体的运转。关键时段24小时值守、手机从不关机。

  20xx年10月的一天,已近晚上12点,海河隧道建设工地突然停电,工程负责人给张黎明打来求助电话。海河隧道工程是中国首次在高地震区修建沉管隧道,备受瞩目。张黎明紧急联系值班人员赶往现场开展抢修,只用了2个小时,被挖断的电缆就得到了修复。这条隧道也成为了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发展和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

  从塘沽区到“塘、汉、大”组成的滨海新区,张黎明始终坚守在他热爱的配电岗位,他的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交出了巡视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2万余次操作无事故的成绩单。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5

  20xx年,滨海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应运而生,张黎明自愿从管理岗降至生产岗,站在了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上。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服务队向社会各界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后,他的手机号出现最多的地方,是社区敬老助残服务卡、街道市民服务手册和便民爱心卡上。

  一条风雨兼程路,走出万家灯火情。张黎明总是说,“只要对社区居民有利,我们就做!”多次到老旧小区抢修或者看望孤残老人时,张黎明发现楼道总是不“亮堂”。居民尤其是老人,本来上下楼就不方便,再加上光线不好,行动就更为困难了。这成了黎明的一块“心病”。

  怎么能够少花钱办好事,让楼道彻底亮起来呢?张黎明自费购置了好几种节能灯泡反复实验,制作了一种通过声音控制开启的节能灯,每个灯泡的电费每年才1块钱。主动与居委会联系协调后,“节能互助·点亮邻里”老旧小区楼道照明计划顺利启动。这项活动从20xx年启动至今,服务队共点亮了37栋老楼148个“黑楼道”,2000多户居民从此不再受摸黑爬楼之苦。

  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11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其中既有在危急之际救助突发心脏病的陈雨兰大娘的感人事迹,又有自掏腰包为老旧楼道安装节能灯的暖心之举。“黎明出发,点亮万家”在滨海新区家喻户晓。

  张黎明先进事迹材料范文6

  他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2年,累计巡查线路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完成技术革新400余项,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电力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没任务的时候,张黎明总爱沿着路边的电线杆子“溜达”,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画下来。这样的“溜达”,一走就是8万多公里;这样的“地图”,一画就是1500多张。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而久之,他练就一手事故诊断“绝活儿”——出了故障,只要大致了解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为尽快送电争得宝贵时间。正因如此,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活地图”。为将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把多年遇到的近万个故障总结成50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让同事在遇到故障时马上就能“查字典”。

  他践行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体现在创新上实现价值升华。20xx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时刻留意工作中的“疑难杂症”,逐渐把工作场所变成创新阵地,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获国家专利140余个,20多项成果填补智能电网建设空白。近年来,在张黎明的带领下,工作室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8个创新工作坊,培养出一批“蓝领创客”,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张黎明还是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是他们的庄重承诺。他们发起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为11个社区150多位老弱孤残人员建立服务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军烈属、残疾人、空巢老人,定期为社区排查线路安全隐患,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张黎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推荐访问:张黎明 事迹材料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