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范文五篇
惟有奋斗,惟有发扬三牛精神,惟有顶天立地,才能不惧风雨,才能不断赶超,才能成就大写的我们!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范文五篇。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1
玉鼠回宫,金牛贺岁。过去的一年,我们经歷了太多的不平凡,湖湘儿女如同“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我硬是在病毒肆虐之年踏碎了病魔、交出了合格答卷。人们对“牛年”抱以十分美好的愿景,但新的一年能否“牛气冲天”,绝非像道声祝福一般容易,唯有像“拓荒牛”那样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方能“牛”转乾坤。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不仅在于牛是勤劳奉献的象征,也是开拓的象征、奋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从“七一”_的开天辟地到建立新中国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从应变局、攻堡垒、平风险、化危机的战天斗地到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惊天动地,无不彰显出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拓中奋进、在创新中创造的拓荒牛精神。“拓荒牛”所诠释和承载的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精气神,对今天我们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至关重要。
“敢为人先”是“拓荒牛”的首要特质。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尚有犁铧不到的处女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还有很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需要我们去开拓和探索。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看见不一样的山川日月﹔敢闯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才能收获前无古人的发明与发现﹔敢挑别人不能承受的重担,才能成就与众不同的风採和精彩。
范文参考网手机版湖湘自古重精神。这裡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之志,又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豪迈之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又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献身意识,有“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新品质,又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正德操,有“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又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在这些精神特质中,最为鲜明的是“敢为人先”。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赞扬的就是湖南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今天,不论是打造“叁个高地”,还是践行“四新”使命,都需要把这种精神一以贯之地发扬下去。
“开拓进取”是“拓荒牛”的鲜明标志。“百舸争流千帆竞,改革创新勇者先。”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奇迹”不是等来的、喊来的、心得体会范文求来的,而是一代代拓荒者、闯关者、先行者闯出来、拼出来、干出来的。矗立在深圳市前的《拓荒牛》雕塑,塑造的是“牛”的形象,歌颂的是人的伟大,是对包括深圳建设者在内的所有创新创造者的礼赞。《拓荒牛》雕塑,展现的是雄浑、苍劲和奋勇向前的姿态。它的每根线条、每条肌腱和整个动势,都蕴含着一股力量,彰显着一个时代刚健进取的气象。
“黄河船夫的纤绳,牵出的不再是蹒跚和古老,拓荒牛坚韧不拔的开拓,拓开了灿灿的黄金海道……”上世纪90年代,在目睹深圳巨变和浦东开发开放后,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美。放眼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当代中国到处都澎湃着新的浪潮、新的机遇、新的天地﹔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新篇章、建设新湖南……当今湖南到处都勃发着新的生机、新的力量、新的景象。这是一个需要拓荒牛,也一定能够让拓荒牛大展宏图的时代。今天我们发扬“拓荒牛”精神,仍然需要拿出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识,唯此方能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上跃上葱茏再攀峰。
“实干苦干”是“拓荒牛”的厚重品质。谁都向往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可是,不问耕耘,哪有收获?“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拓荒牛面对目标,从不分神﹔面对问题,从不煺缩﹔面对责任,从不逃避﹔面对成绩,从不自满。耕牛犁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30年前,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范文写作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实施“叁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工作更伟大。前进道路上,一切办法,隻有在实干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隻有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愿景,隻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锚定目标,走向未来,除了实干,别无他途。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百年前,革命先驱李大钊如是慨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激发“雄健的精神”,坚定信心、铆足“牛劲”、奋勇开拓、创新创造,在牛年创造新的辉煌。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2
“三牛精神”是指“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党员要像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踏实的实干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中,党员要争当三牛精神的践行者,保持心态做好牛。
争当“三牛精神”的践行者,做好孺子牛。党员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群众视为珍宝,秉持着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先的行动理念,确保紧密地将党和人民联系起来。党员要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自觉代入人民群众的角色,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将汗水与人民群众挥洒在一起,帮人民群众解决好问题。党员还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解决人民群众心底最关注的问题,不断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让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得以实现。
争当“三牛精神”的践行者,做好拓荒牛。党员要永葆先进,就得与时俱进,敢于探索,走在他人之前。党员要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坚持创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把创新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各个领域及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以此加速发展,实现更高效且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
争当“三牛精神”的践行者,做好老黄牛。回首往昔,正是因为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艰苦奋斗,才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要向老一辈人学习,集中力量办好事,全体一同为幸福生活而奋斗。党员还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细致地将每一份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的政策产生应有的作用,让党变得更强,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
党员要争当“三牛精神”的践行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获得党的认可,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许。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实干家,将三牛精神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日常当中,随时都谨记自己为民服务的责任,将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奉献给人民,将自己的每一份精力都奉献给祖国,将自己的每一份热情都奉献给党,全力以赴地把“三牛精神”践行好。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3
各位同学: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我预祝高三级部这次“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主题演讲比赛圆满成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三牛精神,做新时代领跑人”。
新时代,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时代,也是我们奋力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复兴之路,既有风和日丽,更有暴雨雷鸣,可谓征途漫漫,那么,我们新一代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呢?
惟有奋斗,惟有发扬三牛精神,惟有顶天立地,才能不惧风雨,才能不断赶超,才能成就大写的我们!
发扬孺子牛精神,就是要对国家人民有感情,就是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就是心甘情愿能为民服务,甘于无私奉献;这也是三牛精神中最具情感味道的基色。发扬拓荒牛精神,就是要敢于上刀山下火海,要敢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要勇于创新与攻坚克难,这也是三牛精神中最具有灵动性质的原色。发扬老黄牛精神,就是要敢于吃苦耐劳,甘于艰苦奋斗,瞄准目标,绵绵为力,久久为功,这也是三牛精神中最为基本的底色。可见,三牛精神之中,孺子牛精神是根基,老黄牛精神是干身,拓荒牛精神是努力向上向外生长的枝叶;一个人惟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吸纳三牛精神精髓,方能做新时代领跑人,才能都了不起!
其实,在我们身边,践行、发扬三牛精神而成为“了不起”的人比比皆是。焦裕禄不就是这样的典型吗?面对兰考的沙害、涝灾及盐碱肆虐,焦裕禄发扬孺子牛精神,在风雨中给群众送去党的温暖;焦裕禄发扬老黄牛精神,默默实干,树立起县委好书记的巍巍丰碑;焦裕禄发扬拓荒牛精神,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防沙祛盐碱的好法子。如今兰考的焦桐越长越粗,越来越枝繁叶茂,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三牛精神中的最为靓丽的色彩!试想,焦裕禄若无三牛精神,怎能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焦裕禄若无三牛精神,怎能在严重患病之时不惧风雨持久抗争呢?可见,惟有践行、发扬三牛精神,才能顶天立地,成为了不起的人!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笔者以为沧海横流,惟有具备三牛精神的人才可能在新时代中成为英雄。钱学森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科技史上的巨擘;张桂梅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教育史上的巨擘;毛相林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脱贫史上的巨擘……
或许有同学会问,我或我们也想成为践行发扬三牛精神的人,我或我们也想成为新时代领跑人,我或我们也想成为了不起的人,我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见贤思齐”,向上述具有三牛精神且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探究他们成为了不起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努力砥砺三牛精神,使其成为自身的精气神!
其次,要“不待扬鞭自奋蹄”,涵育三牛精神,更要践行三牛精神,那就是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或从事什么职业,或搞什么研究,都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积极奉献,敢于奋斗,善于创新!
还要“绵绵为力,久久为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之于我们,并不遥远,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我辈自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久久为功,中国梦才能顺利成为现实,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领跑人,才能了不起!
同学们,九万里风鹏正举,践行、发扬三牛精神,我们才能风华正茂,我们才能挥斥方遒,我们才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新时代在召唤,我辈还在等待什么呢?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4
1200多年前,大文学家柳宗元在湖南写下著名篇章《牛赋》,称颂牛一生劳作,“利满天下”。王安石赞美耕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到鲁迅笔下,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源自《左传》的“孺子牛”一词家喻户晓,也使其寓意从父母之爱升华为为民大爱。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从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人心,孺子牛的脚步铿锵前行、从未停息,孺子牛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铸就成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志和政治品格。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和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孺子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对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再强调,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再宣示。新阶段,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充满新期待。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做为民服务孺子牛,让更多福祉惠及人民。
甘当孺子牛,就要坚持人民至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党“五级书记打头阵”,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攻,谱写了团结一心攻难关、尽锐出战求胜利的生动乐章,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我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伟大抗疫史诗。深刻领悟“孺子牛”精神,就要懂得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让为民宗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甘当孺子牛,就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春节假期,多少人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用辛劳换来节日祥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面向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我们有条件乘势而上,但风险挑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蕴含于人民之中的洪荒伟力充分迸发,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甘当孺子牛,就要不断造福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这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夙夜在公,带领人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秉承的正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期待什么,就建设什么、改善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解决什么、整治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上,我们要以此为引领,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以此为动力,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以此为标准,衡量政绩的大小、小康的成色和现代化建设的含金量,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甘当孺子牛,就要自觉无私奉献。“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尚且能以汗牛之劳,回馈人类把草之饲,何况公仆乎?“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公仆焦裕禄的深情礼赞。“他走遍炎陵的山山水水、村庄社区,读懂老区百姓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意和广泛赞誉。”这是湖南省委对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黄诗燕的深情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焦裕禄、黄诗燕等为榜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全部的心血和能力为人民群众忘我工作。惟如是,才不负群众期望,无愧公仆称谓。
勤牛奋蹄,无须扬鞭。勤劳和奉献,是牛本性中最精粹、最闪光也最令人怦然心动之处。值此牛年新春,愿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更加自觉地做利满天下、利归人民的“孺子牛”。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演讲稿5
无论是冬日严寒还是夏日酷暑,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园区的草丛和树林间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手抓着杂草,一手拿着工具,干得热火朝天。
大家都知道,这是老所长赵景柱在义务劳动。
但现在,人们只能在回忆中找到这个身影了。8月4日,赵景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拓荒牛、孺子牛和老黄牛,他用一生践行了“三牛精神”。
“从0到1”的“820精神”
2006年3月,从云南丽江挂职回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赵景柱,在京还没休息几天,就接到中科院党组通知,负责筹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他欣然受命,经过四处奔波实地考察、调研、分析、论证,最终选址在厦门市杏林湾畔,开启了“从0到1”的艰苦筹建,这一干就是15年。
2006年的杏林湾还是一片沼泽荒滩。在临时租用的旧房子里,赵景柱开始一笔一画地设计研究所建筑景观,擘画研究所未来发展蓝图。研究所园区的设计就是厦门市的微缩版,也是智慧城市、循环城市、无废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的综合实验体。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第一批建设者们经常谈起的“820精神”是指2008年8月20日,那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当天上午,为了督促加快基建建设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赵景柱决定按原计划时间,带领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第一批人员“强行”入驻尚未建设完成的研究所园区,在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电梯、满是蚊子的艰苦条件下,冒着酷暑开始了科研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勉强栖身之地”,大家克服重重困难,造就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艰苦创业、迎难而上、忘我工作”的“820”奋斗精神和工作激情。
所里的事在他心中重千斤
为汇聚四海贤才,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在赵景柱的带领下,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广泛征集所训和所徽的设计。
最后赵景柱亲自制定了“忠诚·尽责”所训,希望研究所每一个人对党和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国家的科技事业忠诚,对合作者真诚,永不忘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使命担当。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正式成立后,赵景柱不改工作第一的本色,为了更好地推动研究所建设和发展,担负起研究所领导干部和科学家双重责任。
他坚持白天做行政管理工作,晚上进行科学研究,力求做到两不误。他也确实做到了,不仅带领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将研究所行政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作为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赵景柱带领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承担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项目和中科院“美丽中国”先导专项等重大科研任务;开创了景感生态学研究,创新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作为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赵景柱舍小家,为大家。自建所以来,赵景柱一直住在研究所的单身公寓、办公室,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他无怨无悔,一心扑在研究所发展上。即使回北京出差,也是开完会、办完事就立即返回,甚至“舍不得”在家里多住一晚。研究所俨然成了他真正的“家”。
赵景柱还把自己收藏的几千册书籍、几百个有关城市发展的老物件、几百件建所的旧物捐给了研究所。
由于长期操劳,赵景柱身患多种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与他一起见证了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诞生和成长。他经常忍着病痛在园区剪枝、修树。
但是病魔还是击倒了这头老黄牛。癌症晚期,和病魔抗争近两个月,赵景柱就永远离开了他耕耘一辈子的热土。
噩耗传来,有职工悲痛地说,“现在有些后悔,在所里遇见的时候没有跟老书记问候,问一句书记好,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
诚如中科院院士朱永官所言,“赵景柱所长对于我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是杰出的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他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他的一切!他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