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会上的演讲材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对问题学生的处分要合理合法、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市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会上的演讲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面落实“xx”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造就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5年前,我们首次召开“法律进学校”现场推进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天,我们再次召开“法律进学校”活动现场推进会,认真总结经验成效,对深化这项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于提高新时期青少年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推进“法治xx”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我们实地参观了xx六中法治文化园,各区“法律进学校”活动成果展板,听取了xx六中、xx区依法治区办、xx区教育局、xx区曾营小学等单位的经验介绍,市教育局领导也就如何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作了很好的发言,xx一中等23所学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书面交流。通过今天的现场观摩,总体感觉到,自20xx年“法律进学校”现场推进会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长效机制。5年来,市依法治市办先后制定下发《关于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的实施意见》、《创建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工作标准》等学法用法制度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教师法制培训考核和校园平安综治建设等各项制度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得到较好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探索了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各学校在原有主课堂渗透教育、“小手牵大手”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法制动漫教育、“基地教育”模式等创新做法,得到全国普法办的充分肯定。全市建成了xx中学、xx中学、xx学校等3个市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成全省首个校园法治文化广场—xx一xx法治文化苑,区级和学校自建基地达xx个。
三是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学法氛围。市依法治市办、市教育局等部门组织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法制夏令营、全市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大赛、主题法制征文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区也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深入校园举办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和广大青少年学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蔚然成风。
四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可喜成绩。通过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不断强化青少年学法用法,全市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青少年法制教育为深化全市平安和文明创建、推进“法治xx”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xx年,我市蝉联“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二连冠;去年底,我市以全省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省检查考评,被推荐参评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对法制教育和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多次就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法制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是落实“xx”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全面提升公民法律素养的一项源头工程,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取得更好的成效。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必须突出法制宣传教育这一基础
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学校这一特殊场所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为培养青少年一代法律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要始终把宣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健全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学法的实效性。
(一)要把握学习重点。
根据小学生、中学生以及中专、职校和技校等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水平和成长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侧重点不同的法制教育。对小学生,要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法律规则意识;适时组织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与小学生成长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中学生,要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特别要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使他们知晓和理解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对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除了上述方面的学习教育外,还要突出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
(二)要创新教育方式。
要继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适当增加法制课时比重,统一编制法制教育教案教材,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并通过举办法制公开课、组织优秀法制课件评比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法制教学质量。要不断丰富课外教育形式,通过组织法制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法制讲座培训、创办学法小组和学生社团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要注重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基层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共建,选派优秀政法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充分发挥社区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老民警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互动,不断深化“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提升教育效果。
(三)要注重法制实践。
通过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法律、塑造法治信仰。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巩固学法成果。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劳教戒毒场所、走访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活动,使学生实地了解法律实施和法治运行过程,更好地学习法律、理解法律、敬畏法律。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法制宣传,开展维护交通秩序、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学法成效落实到平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行动中,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二、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必须注重法治文化建设这一重点
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基础性、长效性作用,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要加强阵地建设。
结合学校规模、分布密度等因素,科学规划建设,努力形成岛内外均衡分布、大中小规模合理、各具特色亮点的青少年法治文化阵地布局。要按照“政府出资建一批、利用条件改一批、相关单位挂一批”的模式,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已有各类展馆、基地的学校要围绕法治文化主题进行适当的充实或改造、扩建,有条件的学校要争取新建一批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广场,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少年法庭、监狱、劳教所等社会资源挂靠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力争“xx”普法期间,全市各中小学校均建有至少一个规范化法制宣传栏、一个专门法律图书角,各区和各市属学校均建有至少一个法治文化教育设施。
(二)要丰富文化活动。
除了继续组织开展法制征文、法制书法绘画、法制主题演讲等传统形式活动,还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创作法制相声小品、法制舞台剧、法制微电影等,吸引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法治文化的过程中学习法律常识、领悟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结合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1·9”全国消防日以及综治宣传月、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主题,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普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多媒体等新兴传播手段,开展法制动漫、学法博客、普法微博等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形成新的法治文化特色亮点。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联办法制报刊、法制节目等,加大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三、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必须坚持依法治校这一核心
坚持依法治校,是“法律进学校”活动的核心。要通过严格依法治校,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一)要在坚持依法管理中营造校园法治环境。
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使法律法规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准则。要建立健全校园管理各项制度,依法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制定完善包括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制度在内的基本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和师生各项行为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严格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按照各种办事程序、议事规则等制度实施管理,健全完善校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做到按制度管人管事。
(二)要在落实民主管理中提高教师法律素养。
“法律进学校”活动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认真落实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要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完善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度,重视解决好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民主教学、民主管理,维护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要在推进自我管理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对问题学生的处分要合理合法、符合规定程序。要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权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和学校的管理中去,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培养青少年学生自尊、自律、自强的性格。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学校、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促进他们养成尊重规则、遵守规矩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必须抓好各项保障落实这一要求
“法律进学校”活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是一项法治基础工程。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保障,不断推动“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与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推进平安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各级依法治市(区)办要坚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摆在普法工作的优先位置,加强指导和协调,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安排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项资金,对青少年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为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要密切部门协作。
市、区教育局要把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法制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指导督促各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综治办和法院、检察院、公安、文化、文明办、团委、妇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特别要重点防范和打击“清钱”等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并结合各自业务领域,积极参与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三)要抓好队伍建设。
要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法律素质,在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内容,努力培养一批专任或兼职法制教学老师。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鼓励和支持成立普法讲师团、师资库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到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和环境。
同志们,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事关法治建设进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xx”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不断开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动xx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法治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