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四篇

时间:2022-01-21 10:30:09 来源:网友投稿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勤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四篇
 

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

  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1

  “我一直在反思,我为什么犯了这么多错、走了这么远?通报内容是准确的,我的问题主要出在我丢失了理想信念。”专题片第一集中,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面对镜头忏悔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孙力军说自己之前没有闯过红灯,到了公安部之后,自认为闯红灯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就是在这样的“小事”放松了自己思想,心里扭曲了自己的心里,放纵了自己的行为,也就注定了自己的结局。孙力军、马林昆、胡怀邦等腐败分子最终走上背叛党和人民的道路,他们共同的原因就是没有树立坚定正确的思想理念,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上放松了自已、没有政治纪律、权力规矩意识、法律意识。

  通过观看专题片,自己对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拒腐防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零容忍”照见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尺”,惩治腐败零容忍,党群关系才能零距离。“人民至上”解读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核,惩治腐败坚持零容忍态度,是不负十四亿百姓的零缺位,惩治腐败,就是用绝对的自我警醒斩断阻碍党群一心奔未来的“荆棘”;刀刃向内,就是用绝对的坚决踏平阻断党群一体谋美好的“横断山”。

  作为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能心存侥幸;要严于律己,不能放任自我。严于律己,就是要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纪律,行动上讲规矩,具体来说要做到“四慎”,即慎独,“每日三省吾身”;慎微,要从小事做起,小节有失大节难保;慎始,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更重要的是,要严于齐家,不能因亲害廉,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培养清正家风,家人和睦,家风淳朴,善良正义,工作才能无后顾之忧;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从典型违纪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坚守纪律底线,追求道德高线,远离违纪红线。

  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2

  通过观看专题片《零容忍》,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人民。正如第一集的片名《不负十四亿》,“千百人”和“十四亿”孰轻孰重?这笔账我们党始终算得清、记得牢、做得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3

  “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零容忍》的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这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之所以走向违法乱纪的深渊,都是源于理想信念的逐渐丧失和权力欲望的膨胀失控,特别是案例中的某些干部曾以公正、廉洁、清正自诩,言犹在耳,实际上却越过“红线”,践踏“底线”,沾不义之财、染不正之风、干违法之事,教训深刻、值得深思。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斗争精神各方面进行锤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方能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2022观看反腐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4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开播后,披露的案情之大、当事人的忏悔之深,发人深省。专题片不仅再现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走上贪腐之路的轨迹,更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巡察干部,要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带头遵规守纪,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以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推荐访问:专题片 零容忍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