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最新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时间:2022-06-07 15:28:36 来源:网友投稿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最新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觉我们党始终能够站在历史潮头,高瞻远瞩,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最新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最新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心得1

  1919年的今天,北京的青年们燃起了一把大火,燃尽了帝国主义的贪婪,烧掉了北洋军阀的虚伪。今天,又是五四,接过火把,朝光明出发。

  在《巴黎合约》上,列强肆意操纵会议,把本就属于我们的山东主权拱手送给日本。“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学生们发自心中的呐喊。示威,游行,请愿,一代青年不惜低下头颅,但他们的心依旧昂扬。可北京政府贪生怕死,想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权威与所谓的地位,镇压学生,出动军警,对内施压,对外妥协。于是,青年们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又燃起了希望。

  近代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是青年一代,扛起建设新中国的重担,他们放弃国外的高薪,毅然回到祖国,那怕条件恶劣,哪怕身处边塞,哪怕下放农村……谁喊过一声苦?谁嚷过一声累?这群还略显稚气的青年,为了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后的伟业能打牢根基,他们愿做一颗颗螺丝钉,愿当一根根蜡烛,为祖国发光、发热。这一团团充满生机的火,终于造就了五星红旗光辉的红。

  当今中国,何等繁荣,何等昌盛!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青年一代可以懈怠。相反,我们要顺着时代发展和历史的潮流,借前辈之力,发当下之光,不仅要满足于物质上的小康,更要让五四精神在神州大地上传唱不息,传承生机,传递活力。

  百年五四,走出过多少伟大的青年一代;百年风华,共和国因青年发生了太大转变。借时代契机,做伟大一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让五四之火,生生不息!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心得2

  临冬十月,梅花破寒正好,在新时代的青年,正是奋斗的时光,踏破贺兰山阙,奋力扬帆起航。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在时代发展的密林里,咬定目标,稳定根基。再大风浪,不惧阻挡。人无钢骨,安身不牢;人无爱国之情,便无立足之地。新青年,应为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是破土而出幼芽的第一缕阳光,探索是桃花源里的一道彩霞。探索是发展之端,是开放之延。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探索精神,做新时代的航标和引路人。

  创新是时代的动力之驱,是时代发展的源泉。生活无处不创新,华为5G的创新,给自己的企业争荣,为国争光。造纸印刷的创新,为文字添彩,促进了文明的传播。阿里马云的创新,是他从一个平凡的老师到一个不平凡的神话。创新吧,让它像太阳一样常在,让它像春一样充满生机。

  奉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为民;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为国;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为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几言几语,道不出心中的深重,只愿人民,只愿国家安好,我便好。谁无家妻儿女,谁无私心利欲,但奉献大于此,大于私。雷锋一生奉献无求回报,只愿用有限的时间来服务更多的人民;李嘉诚积累财富,只愿用它们换来别人的幸福。微风吹动,花瓣一落,只愿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新初升的_点的太阳。是刚刚从蒲公英身上散落下来准备起航的种子,是浮在水中正准备亭亭直立的荷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一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做一个有世界视野,全球眼光的豪迈中国人。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心得3

  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伟大的事业造就群英。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初期,无数青年响应祖国召唤,用行动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自主创新业,推动商品经济大潮滚滚向前;抗击大地震大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中,无数青年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成就了感人肺腑的青春故事;重大国际活动中,无数青年甘当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圆满成功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事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

  青年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改革发展攻坚阶段,需要全体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年群体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把个人追求与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伟大潮流,充分发挥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特点,努力学习知识,积极增长才干,用创新创造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用新的业绩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就能使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心得4

  “青年之声”是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群众性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群众当主角,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然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使得广大青年的组织形态呈现出原子化、碎片化、网络化趋势,团组织陷入离青年太远、脱离青年、服务青年落不到实处等困局。“青年之声”作为服务青年群众的民心工程,其的特点就是突出群众性和青年的主体地位,这是共青团打破困局、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益尝试。通过“青年之声”,我们不仅可以突破联系青年的时空障碍,打捞青年中“沉默的声音”,以更加包容平等的姿态同青年打成一片,而且还倒逼线下解决青年的各种诉求,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使团组织和团干部真正成为宗旨意识的践行者和青年群众的贴心人。

  建设“青年之声”,绝非额外添事,而是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开弓没有回头箭,全团上下只有齐心协力,虚功实做、难事长做,建好用好“青年之声”,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才能不断焕发团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将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同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建团百年弘扬五四精神心得5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富生机和力量的群体。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水击三千里,青年始终是担当重任,守护民族的中坚力量。作为当世青年,更应勇于守护,尽显使命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正是这点点光亮,凝聚成了社会变革的炽热炬火,照亮着广阔无垠的华夏热土。青年,汇聚磅礴伟力,自是花中第一流。

  古往今来,青年的担当与守护从未泯灭。少年张载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恩来为寻求救国之路远渡重洋,疾呼“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也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目及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的关键节点,历史的书页正等待我们当世青年着笔挥毫。冰心曾说:“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是做了诗人的资料啊”。当下,仍有一部分青年自诩佛系,不肯担当,浑浑噩噩,空虚度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何不扪心自问,将来我们应如何守护世界?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当世青年应秉承爱国热忱,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历史魄力,矢志奋斗,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有为青年,未必横刀立马,扶大厦于将倾,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于平凡生活中砥砺奋斗,亦不失为慷慨大义之举。脚踏实地,梦在苍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当世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以心为灯,不负使命担当,待他日尘退光现,定照破山河万朵!


 

推荐访问:建团 五四精神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