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和底色。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2022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自然也有千千万万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殷切期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每一个人对成功、对“龙”和“凤”的概念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理解,同时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社会资源的不同,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未必是我们可以设定或者把握的。所以,我对两个孩子,一直抱着“不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求知书达理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而引导和培养。而这,我想也是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去年开始推广的教育“双减”政策其中的一个初衷。
古人云:“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谁都知道“读书可以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做人”。
作为自身喜欢阅读的我,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未广泛普及之前,总是喜欢在空闲时间尤其是睡觉之前看一会儿书,而我女儿就是在我那时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看书。
而当我儿子幼年时,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自然而然地放弃了书本,从手机寻找有趣的事物来打发闲暇的时光。随之而来的,我的儿子在萌萌懂事的时候,眼里总是瞅着我或者他妈妈的手机,当我们想把他的注意力从手机转到书本,让他在书中发现乐趣时,发现他太不容易对书提起兴趣。这时,我意识到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句话,我果断要求我和他妈妈在孩子面前不要再玩手机,尤其是睡觉之前一定要拿出一本书进行阅读,而这一期间没过多久,儿子也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看书。
正如《颜式家训》中所写的“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父母亲是小孩人生中第一个老师,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的细节主动展示给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养成好的习惯,从而使他们一生中都受用无穷。
近些年来,社会上流传着“富养女,穷养儿”的观点,虽然它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富”和“穷”不仅仅理解在经济层面上,而在于对生活中的关心、要求,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为有一儿一女的家长,我深刻感受到了男孩与女孩在性格、习惯上的先天性的差异。男孩一般显得大大咧咧,粗枝大叶,同时在性格上不易受挫,而女孩,心思更加缜密,在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的变化,甚至产生害怕、畏惧的心理。
我的女儿和儿子都喜欢玩拼装玩具。儿子每次在装完一个拼装玩具后,都会马上把它拆掉,然后再尝试着换一种新的装法,同时拿出之前被他拆除的其他拼装玩具的零件来进行组合,试图安装出一个他心目中更加完美的作品出来。虽然,我赞赏他这种求知的精神,但是每次结束时,因为大量的拼装零件混合在一起,数量众多,他都不会好好的整理,以致于各种零件经常散落一地。而此时,我经常会告诉他主动收集好这些零件,如果这次未把这些零件整理好,就少了下一次购买的机会。
而女儿,在每一次成功做出一个作品后,总是小心翼翼地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而变成一个展示品,而从来不敢再去拆卸掉。当我鼓励她拆卸掉重新装配成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她会告诉我拆掉容易丢失零件,下一次这个作品也做不出来了。这时,我经常会告诉他:“没事,这个不行了,爸爸再给你买一套”。
孩子因为心理、性格的不同,我们往往需要采取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习惯。过分的宠溺会让孩子不好的习惯甚至品行无限的放大,而过分的保护,不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将让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缺乏,畏惧失败、害怕失败的心理将严重影响未来孩子面对学习和成年后社会竞争的承压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而因为这类电子产品的图像、声音、趣味性等远远超过过去的休闲、娱乐方式,包括在阅读中寻找快乐,使很多孩子包括我们大人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以至于很多人视这类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又把它比喻成为少年儿童的精神鸦片。而作为一个从业近20年的IT工作者来说,我觉得怎么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些电子产品,才是作为我们父母亲要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回避和拒绝。
儿童时期孩子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很多时候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十万个为什么”。有一次我儿子晚上盯着我鱼缸里的小鱼,突然问我:“爸爸,晚上了,鱼会不会睡觉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鱼闭上眼睛睡觉。”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考虑过,当然也不知道答案。我找出了手机,然后打开搜索引擎,让他用拼音输入几个字“鱼会不会睡觉”,当搜索页面打开后,刚刚认识几百个字的他,已经可以慢慢读懂关于“鱼不能闭眼睛但是鱼需要睡觉”的相关内容。当他心满意足的得到自己的答案时,我又告诉他,其实电脑、手机不仅仅是个玩具,他更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源泉,你看,很多知识,你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来查询。而他,之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慢慢地养成了主动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的习惯。
而对于我女儿,我在她小学低龄段的时候就慢慢培养她使用电脑。有一次,我发现她在电脑上玩一些Flash小游戏,我并没有马上制止她,而是告诉她,这个太幼稚了,别人做好的东西玩有什么意思,要自己做出来才有意思。然后我接手电脑,在她边上通过Flash和简单的编程做了一个小女孩养花的游戏。当她用通过模拟用水壶给小花浇水,用小手给小花施肥,然后看着花朵慢慢长大,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时,她的兴趣突然变了,她说也想学这个。而此时,我慢慢地给她引导,告诉她这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只有现在的学习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学这些知识。同时,结合暑假的时间,又给她买了关于少儿编程“Scratch”的书籍,她居然在很短的时间看完了,同时,每一个书上的小例子都让她编出来了。
墨守陈规,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日新月异的万千世界;固步自封,让中华民族在领先了世界五千年后迎来了短暂的低谷期;结合“矛盾论”的论述,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带有“两面性”,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之际,我们只有主动帮助其对新生事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好接班人。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孩子,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孩子,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在此次阅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我发觉它不仅仅是一部法规,更是一份家长育儿的行为规范。不仅仅是我,也希望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孩子家长,以此为参考,从自身做起,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同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让我们的孩子在“知书达理”的基础上,能敢于挑战,敢于攀登,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让每一棵小树苗都长成参天大树。
2022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2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我深知“家长”二字所蕴含的责任与意义,也能够切身体会到家庭教育的学问之深,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我觉得就如何能够切实履行家长职责,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关于如何正确的响应《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有以下一些感想:
1、明确责任,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首先我们要树立家长为孩子启蒙老师的观点,用正确的行为准则来培养孩子,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我认为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2、尊重差异,正确引导;平等交流,不搞一言堂
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明确知道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思想的个体,不是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机器,我们要确保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部分管理,重视孩子的意见,尤其是与他们有关的事宜,更要询问他们的看法,并且请不要比较,这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引导,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不要摧毁孩子的自尊、自信。
3、亲自养育、依法履职;拒绝暴力、遵守法律法规
随着全国发出的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让我认识到我们家长从此以后要学会“依法带娃”,不是简单的给钱花、给饭吃就可以的,要切实履行照顾、关怀等责任。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还要注意严慈相济,要关心爱护,但不能够溺爱,需要严格就不要马虎,不对的就要立行立改,当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但绝不能够实施暴力。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够增进家庭幸福,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3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的专门立法。从此,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著名校长李镇西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优生”不全是老师教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做好家庭教育,比一切都重要。
一、立德树人,扛起家庭教育的使命
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和底色。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也难以成功,因此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父母的养育滋养了孩子的心灵,老师的教育发展了孩子的学识,有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让孩子成才。
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扛起家庭教育的使命,家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是浸润在家长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的,是体现在家庭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的。对祖国的热爱、对长辈的尊敬、对别人帮助的感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孩子心中不经意间播下的道德的种子,它一点不远,一点不空,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树,父母的爱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是枝干,双方配合才能开出赏心悦目的花朵。
二、以身作则,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父母做好榜样,是我们留给孩子最受益一生的礼物。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让孩子不要总是玩手机,可自己却躺在沙发里刷视频;家长教育孩子要好好说话,可自己却大吼大叫;教育孩子要诚实讲诚信,可是却为了哄孩子,经常开出“空头支票”,说话不算话……殊不知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其实都是模仿习得的。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孩子身上的问题,第一个原因是父母身上或多或少有这些毛病存在,第二个原因是父母没有重视起来,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养成了坏习惯。这就需要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坚强的毅力去改正,身为家长必须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给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三、科学育儿,撑起家庭教育的质量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过:“爱是一种本能,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并认为这份爱是无私的,那么请一定确保用正确的方式。”随着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一门科学,父母不是因为生育了子女就可以无师自通地教育好子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拥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针对如何科学育儿,我认为陪伴是基石:在陪伴过程中,理解游戏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利用陪伴中的时间碎片来引导和教育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尊重是前提:我们要学会共情,切实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时间与空间,鼓励孩子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惯是关键: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巴金先生也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尊师重教、珍惜时间、自理生活、认真负责的习惯,重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锻炼孩子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能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是中国教育的大事、好事、喜事!它明确了父母或其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相信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切实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和执行,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让“依法带娃,科学带娃,培育、引导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