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题材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感悟优秀范文5篇
强化党性意识,严守组织纪律。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是党性要求绝对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也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爱国题材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感悟优秀范文5篇。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1
非常有幸参加南宁市五金机电商会党支部学习并观影《血战湘江》,影片主要讲述的是85年前中央红军为了北上,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封锁,粉碎围歼计划。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战争,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依然不忘初心,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部影片给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党课,让我们时刻谨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应当继续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2
看完《湘江战役》这部感人的革命电影后,我深刻感觉到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和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影片中。中央红军用的武器是最低等的,吃的是粗糙干粮和树皮皮带。我们的英雄忍受一切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观影结束后,心中感慨万千,那些红军战士们很多和我年龄相当但他们视死如归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我们如今的美好和平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加倍珍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续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3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曾自以为是吃了铁骨的铮铮硬汉,然而看了历史题材的影片《血战湘江》后,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湘江,一个响亮而美丽的名字,这条被称为生死之江,悲壮之江,被无数烈士鲜血
染红的江水早已流逝远去,《血战湘江》还原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为我们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有一种精神,穿过历史的烟云,历久弥新;有一种人物,历经生死,感天动地;有一种怀念,发自肺腑,源源不断;今天,战火纷飞已不复存在,当你与朋友谈天论地时,你在品茗中感受岁月的沉淀时,你在干着自己喜欢的事,静享生活的乐趣时,……你是否还记得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和平美好的环境?是他们,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无数先烈们,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岁月静好!长眠在湘江的英烈们,他们是中华民族最亮的行星。愿英烈泉下有知,能见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付出,名垂青史,愿他们和我们共同祝愿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红军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影片中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不怕挫折,为夺取胜利敢于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和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场景中父老乡亲们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及战需品,辣椒,粮食,棉被稻草,门板……,无私的支援前线,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毫不夸张的说,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才有如此的号召和号召力!让老百姓如此的拥戴,甚至今天依然为其留下纪念,留下初心!
渡过湘江就是胜利,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渡在湘江展开,勇于牺牲,勇于突破的战斗精神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为革命保存了力量。他们经历了向死求生的过程,尽到了为苏维埃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将共产党人的忠诚与血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撤退与敌军遭遇战中,端着唯一的一挺机枪与敌血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生还无望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与敌血战,终因寡不敌众,重伤被捕后,不甘受辱,短肠明志,感慨他的悲壮,如同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陈树湘誓死为党为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自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真实体现。
多年以后,我们站在湘江边上,当年的战争风云已归于平静,历史无法忘记那惨烈的局面,被血染红的江水,被炮弹掀起的水柱,……英勇的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盛世太平,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是对烈士的不敬,也是一种背叛;纪念历史,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还在,共产党人的灵魂永存!
《血战湘江》是伟大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红色基因和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深植于国人的灵魂之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强大的精神血液,保存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为我们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让革命精神发扬光大。革命烈士用实际行动表现出的大无畏与奋斗不息,只有牢记使命与担当,才会更加坚定信心与力量!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4
6月5日晚,市委党校组织春季主体班全体学员集体观看电影《血战湘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影片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伟大历史。湘江之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随后,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影片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以红5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为代表的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大无畏精神。红5军团34师6000余将士用血肉之躯铸成铜墙铁壁,血战到最后不足1000人,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突围时,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他用皮带压住伤口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因中弹被俘。敌人为抓到一个红军师长而高兴,立即将他押往敌军司令部。押送途中,陈树湘乘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在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中把它扯断了。长风怒号、浓云低垂,红军师长陈树湘壮烈的为革命牺牲了29岁的青春岁月,他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惊心动魄的英雄乐章。
观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湘江之战是惨烈的,中央红军8万6千多人被50多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对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官兵就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不放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他指出,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学习红军先烈们的光辉历史,就是要学习他们不忘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初心,一心一意跟党走。我们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就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中国共产党98年的光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靠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上。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要始终把握“四讲四有”党员标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真正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作为一名交通运输系统的普通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动摇,围绕“安全、舒适、便捷、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加速提质各项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各项工作争先进,为加快建设品质活力新永州贡献有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心得5
观看了(湘江战役),了解到湘江战役注定被历史铭记,它反映了老一辈的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拼搏奉献精神。血战湘江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革命是需要随时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的,这是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作为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