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时间:2022-08-23 16:33:15 来源:网友投稿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作为先锋队和领导核心而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构成的组织原则、作风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小陈,看你平时喜欢拍照,今天的会议帮忙采集点素材来吧。”就这样,我这个门外汉懵懂地走进了宣传工作。这期间,有过才思如泉涌,也遇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宣传工作真让人又爱又愁。

  一直想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于是倍加珍惜此次培训机会。三天紧张又充实的培训,总站邀请了知名作家、党报大刊记者编辑为我们讲授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新媒体传播运营及舆情应对、国门文化建设等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业务指导,对我们急需补“营养”、充“干货”的宣传人来说非常“解渴”。

  新媒体时代,如何寻找新闻眼?文学如何能作更能创?来自xxx的杨文明老师以照片稿件为切入点,为我们徐徐展开新闻策划、采访、编辑、发表的全过程;xx集团胡冰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新闻图片、短视频拍摄与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我们熟悉的移民管理系统报刊杂志的于雷老师用最贴近我们队伍故事的稿件,深入分析了移民管理宣传的发展形势与发展要求……一句句真知灼见和一页页培训课件,为大家标出了坐标、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培训带来的新感悟、新思考、新收获,让我的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到洗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到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句贯穿整个培训课的话。我意识到写作时必须要有观点上的“高度意识”、论证上的“说服意识”、视野上的“世界意识”、表达上的“传播意识”,还要有细微的观察力。做个有心人,去看、去听、去悟、去写;不断夯实脚力、擦亮眼力、不惜脑力、提升笔力,才能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诉诸笔端、镜头。尤其作为一线宣传员,要努力深入基层一线,挖掘我们移民管理工作亮点,把好政治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宣传理念,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共情、有热点的优秀作品,推出更多带着“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及互动性、分享性、新闻性俱佳的宣传信息。

  宣传工作,拿起笔就拿起了责任,扛起相机就扛起了使命,带着一份敬畏与坚守上路,累,但有所获,忙,但有所往,愿你我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5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总站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培训班,与全总站各单位新闻宣传战友们一起认真学习了新闻写作、舆情引导、国门文化、文学创作等多方面内容,同时,由德宏支队、红河支队、普洱支队、腾冲站四个单位的优秀通讯员的经验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受启发。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民警,首次参与这样涉及知识面广、涵盖范围大的新闻培训,整个过程触及灵魂、感受颇深。本次培训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坚定了做好一名合格通讯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各位老师分享的宝贵的经验,我明白了,想要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就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学习新鲜事物,要广泛阅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不断积累词语、素材。同时,要把学到的东西,积淀在心中,总有一天“厚积而薄发”,当他们连贯起来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东西。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如果没有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新闻宣传通讯员这个岗位根本无法胜任。

  站在天安门上思考,回到田埂上写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通讯员,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于实践。

  就如胡老师讲授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的授课,他以通俗而风趣的语言详细讲解了有关新闻宣传的深刻理论和具体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宣传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老师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很有亲切感,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联系到我们具体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必须提高个人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要从日常工作中找亮点、在时事动态上寻热点,紧贴实际、主动出击、推陈出新,挖掘故事的深度、把握情感的温度,把舆情风险控制到最低点、把新闻宣传质效放到最大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学习和积累,只有经过细心思考,细细品味,带着问题去阅读会使我们收益更多。新闻宣传工作亦是如此,我们必须从时事报道上抓热点、在业务工作中找亮点,深挖细究、推陈出新,让移民管理警察的故事更有深度,全貌展现移民管理警察良好精神风貌。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5月24日至5月26日,我和同事们参加了总站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新闻舆情工作视频授课培训。这三天的培训学习,课程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层面的工作引领,又有经验丰富的具体指导,既有独到视角下的感悟探索,又有实践工作的经验交流,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为我们呈上一道道知识精神大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了一些网络舆情工作的规律,进而更系统地思考了移民管理警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等等问题,也更深刻地感受了政治工作者浓浓的情怀和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作为一名政工民警,我深知经常性思想工作是维护队伍良好秩序的重要保证。现在的移民管理队伍大多都是80、90、00后,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和队伍改革,年轻一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通过刘长龙教授的授课,我深刻体会到政工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是要以创新的战略思维提升自身的沟通与判断力,积极为思想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二是要以敬畏的底线思维提升自身的防控与反省力,增强思想工作的风险意识和角色意识;三是要以前瞻的全局思维提升自身的统筹与敏感力,能独立思考的批判和协调人和事。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深知新闻宣传的关键点在于“时、效、度”。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发生时要最快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报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迅速发声、及时反映,先人一步,使关键问题不失语、不被动,重大问题不缺位。同时,又要把握好宣传尺度,注重宣传效果,积极疏导公众情绪,弘扬正面能量,为工作的开展赢得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在老师们的授课中,不论是胡冰老师在应对重大舆论事件的快速引导过程,亦或是杨文明老师强调专题报道策划选题的重要性,他们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真负责,专心志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尽心尽责、尽善尽美的职业追求,让敬业精神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闪闪发光。

  在课程中,不论是人民日报记者杨文明老师在理论层面上提出的“新闻工作要深度挖掘身边的故事感动人”,还是省文化馆副馆长李冰江老师在国门文化建设工作中提到和强调的“国门文化汇演舞台的成功搭建一定要注意时间、内容等细节”,亦或是于雷主任详细讲解了“一报一刊”的用稿需求和中国移民管理报对每一篇原创文章的评估研讨……平实的语言里,让我们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和回归纯粹,脚踏实地,执着坚守的新闻力量,也让我们思考何以以文载道?唯从点滴做起,从拒绝糊弄和凑合开始,用真诚之心,深耕一线,深入基层发现梦,传播美,从而引起共鸣,获得认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引导力。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

  在听完《中国出入境观察》杂志社于雷主任授课后,更感受到要在一报一刊上发一篇稿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每个阶段的宣传导向和工作重点不一样,其次,每个版面的用稿需求不一样,最后,就算写出来一篇符合要求的稿子,还要和全国各地的来稿竞争,其中不乏文字功力和知识储备俱佳者。

  还记得第一次自己有幸发稿时,一篇通讯由两千多字删减至一千多字,措辞融合浓缩,文字反复打磨,到最后发表时,已经和原稿大相径庭了,文章经过不断调整,相比原来增色不少,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帮我修改文章的老师。在收到报社发来的第一份稿费时,几百块钱像发大财了一样兴奋,这种满足感难以言表。

  一份纸质刊物的诞生并不容易,责任编辑完成初步编辑,编辑之间再进行初审,实习生校稿,随后还要逐级上报复审,直到签字付印,每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和不确定因素。记者老师们为了采访到事件最真实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采访跟进,在采访打捞“活鱼”之后,反复斟词酌句熬制一篇妥帖、鲜活的报道,真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在这个被新媒体围堵的时代,海量信息不断发布,几张图片、一段视频、寥寥数语,只要掌握了“流量密码”,即可吸引上万点赞和关注。对于长文,图片和视频显然不那么耗费“脑力”;对于纸质阅读,年轻人偏好动动手指划过屏幕,更方便、快捷。信息的发布以抢占流量为目的,缺乏繁琐的审稿流程,也不需层层签字许可,只要不违规,都可以实时见诸各种五花八门的多媒体终端,在刷手机时,良莠不齐的信息堆满推送栏,让人直皱眉头。

  唯有拥有严谨的采编精神才可打造真正的言论阵地。“为国守一方安宁者,不可使其有后顾之忧。”暖心惠警工程如何落实,广大基层民警想看的不只是空旷的文件传达或者单调的数字总结,而是真实的、接地气的、故事性的系列报道——警娃欢欢喜喜去上学、助学金扎实发放到家属手中、就医“绿色通道”开启。故事的背后可见对真实性的敬畏,对细节和文笔的苛求,对政策的深度梳理和思考,对流言的去伪存真、扶正抑偏,这是在互联网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这些报道在信息的海洋里也能傲立潮头,尤其在疫情防控任务的高压下,这样的报道尤为珍贵,像“定海神针”般落到奋战前线的民警心里。

  在一遍遍阅读、打磨自己稿子的过程中,领悟新的语言表达,体味文章的逻辑构思,感触自身的文学储备只是冰山一角。现在,我甚至会害怕反复阅读自己的稿子,觉得颇多地方经不起推敲,越看,越觉得需要修改的地方越多,写作初稿时的流畅逐渐转化为如履薄冰的谨慎克制。就像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一句话:写作就是“同每一个词搏斗”。推敲之苦,打磨之累,也许这就是每一位埋头办公桌前的编辑老师的“职业病”,并且他们乐此不疲。

  翻看报纸,角落的一行小字标注着:0.8元/份,我曾想,这样的定价,能否真正体现出背后采编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而当我真正身处于采编工作中时,才真正感受到薄薄的一份报纸,蕴含着多少对文字编辑工作的谨严和敬畏。

  在祖国绵延的边境线上,留下了记者老师们奔走的身影,青藏高原上、怒江峡谷中、北国寒天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纷繁芜杂中,这些奔走就是在留守这份真诚简单的价值追求,就是在捍卫我们的精神阵地。

  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

  很庆幸能够在新闻宣传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总站举办了这次新闻培训班,让我又一次回顾了自己当初选择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初心与使命。短短的三天时间,收获很多,既从兄弟单位战友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好思路,也从各级媒体老师的授课中获得很多新的知识,懂得多角度评判自己的稿件,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我就三天的培训课程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感悟一要“说人话,接地气”

  虽然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但是细细想来这些年自己并没有认真反思什么是新闻宣传?可以说是为了宣传而宣传,很多时候报出来的文字感觉很“端”,缺少俯身观察的“地味”,这次授课中,看到了好的新闻宣传点,都是接地气,有生气,特别写实,这让我也反思了自己在新闻视频、文字、图片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要多尊重事实,少一些刻意。

  感悟二要“多故事,重细节”

  这两天听了于雷、杨文明、刘广雄三位老师的授课,他们都在反复强调故事性,这点给了我不少启发,如何讲好故事,打动读者?打动人心的地方往往都是细节,几次授课过后,我和参会的同事都聊到了这个知识点,给我今后在讲好昆明边检故事,讲好身边同志故事启发很多。我们参会的其它同事也感触收获很多,尤其在描写典型人物和一线执勤故事时,应该如何描写,才能够突出人物特性或者故事性。

  感悟三要“多学习,促发展”

  现代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已不满足于传统纸媒、电视新闻,打开手机各种消息、视频,都可以第一时间满足咨询需求,作为新闻宣传骨干,既要会写、会拍、会摄,还要懂P图、会剪辑、会编辑、会制作、会沟通、懂审美......,要玩转很多设备、软件,还要第一时间呈现效果,对审自己要在工作多学习,多运用,才能担负好此项工作任务。

  三天的时间很匆匆,总的来说给我最大的体会还是对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具备的责任心、敬畏心、工匠心,既然选择了从事这一岗位就要把它干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对得起单位的信任。


 

推荐访问:新闻宣传 培训学习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