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9-24 14:07:56 来源:网友投稿

  庆祝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4篇

  人生如戏,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我们能够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的珍惜。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庆祝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4篇。

庆祝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

  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

  农民丰收节,为农民集体点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佳句,教育每一个人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尊重精耕细作的农民。然而,现实却存在发人深思的“倒挂”——农民,时常成为没有文化的代名词;时常因体力工作、收入不高,而被轻视。每一口粮食都是来自农民们那布满茧子的双手。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农民丰收节”,成为继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5个社会行业性节日,不仅是传承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也正是为农民点赞、为丰收喝彩、为致富助力,推动社会重拾对农民那份久违的尊重。

  农民丰收节,为奋斗详尽注解。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辛劳耕作的酸甜苦辣,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不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是不现实的。可以看到,那些在丰收节上晒出漂亮瓜果、秀出稳稳幸福的农民,没有懒汉和愚民,只有奋斗路上的志士和走向胜利的战士。今年“丰收节”也有着特殊意义——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强盛,源自艰苦卓绝的拼搏、勠力同心的奋斗,也昭示着开创下一个70年的辉煌,同样离不开朴素的道理:唯有靠勤劳双手,才能奏响奋斗之歌、赢得丰收喜悦。

  农民丰收节,为发展强基固本。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70年来,我们创造了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的伟大奇迹。让人民群众的餐桌子、菜篮子更加丰盛,既要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再攀创新高峰,也要靠亿万农民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丰收时节。唯有如此,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才有繁荣发展的基础,民族复兴才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

  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2

  国务院决定,自20xx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不言自明: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也提醒社会各方面更加重视和关注“三农”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农民,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职业的尊重。

  事实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但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各级以及相关部门对今年的首届“农民丰收节”不仅高度重视,为举办好首届“农民丰收节”可谓新招频出:类似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把每个地方的特色挖掘展示出来,让全社会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举办好“农民丰收节”,不仅在节日,应更多做好节外功夫。首先,不应只注重仪式感。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办乡村节会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政府搭台的方式,对于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有的节会太注重仪式感,“热闹”一阵子后,“骤冷”表现明显。村民的农副产品,仅仅在节会期间俏销,之后很快又陷入“销售难”。举办“农民丰收节”,应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其次,应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条件,并探索乡村振兴的办法,创新“三农”工作的思路,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安心农业、安心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之,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要义所在。

  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

  20xx年9月份,在中秋节与国庆节之间,还有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设于秋分的这一节日,包含着对农业丰收、农民劳动的礼赞,对农耕文明的传承。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这提醒我们:自己的口粮来自农民的劳动,我们是世界最古老灿烂农耕文明的子孙,要不忘本、不忘恩,不忘其初。

  不忘本,就是不忘粮食这个生存的根本。粮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有人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的魅力无不闪现着“粮食的光芒”。丰收节是对每一粒金灿灿的颗粒饱满谷物的礼赞。从华北麦田到江南稻浪,从陕北高原的小米飘香到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就是我们每日的食粮,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无论将来科技如何发达,智能机器配备怎样的新能源新动力,我们每天还得吃五谷杂粮。“民以食为天”,说的就是这个“天”。

  不忘恩,就是不忘种粮的农民及其土地。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引用过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没有比“口粮”二字更基本的财富了,这财富就来自于斯土与斯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自披星戴月汗流浃背的劳动者;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根子。每一个人都能够也应该身体力行,尊重每一个劳动者,感恩每一寸土,珍惜每一粒米,都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不忘其初,就是不要忘了农耕文化中天道酬勤这个精髓。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先祖在黄土地上筚路蓝缕,“沐甚雨,栉疾风”,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生产生态生活系统,推动了世界农业发展,保障了炎黄子孙生存繁衍,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培育了中华民族诚实、宽厚、善良、谦逊、坚忍等传统美德,使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总能从苦难走向辉煌。

  今天,在世界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摩天大楼与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国农民丰收节提醒我们与农村、农民、农业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稳固大国农业根基,铆足中国发展底气。

  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4

  20xx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xx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向全社会传递了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

  农民丰收节,全中国农民的节日。20xx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为“庆丰收、迎小康”。今年的农民丰收节,非常时期非常之节。今年年初我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广袤的农村也未能幸免,一个时期内全国不分城乡均进入应急一级响应状态。尽管疫情肆虐,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得益于人们的勤劳,夏粮已经取得丰收,秋粮生产也是丰收在望,可喜可贺。在此情形下农民丰收节款款走来,的确值得庆祝,值得珍惜。

  然而,庆丰收莫忘节约应成为国人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场面上不要过于铺排,应本着节约精神能省则省,不要过于讲究,搞什么大制作,大演出,应该适可而止,点到为止。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关键之年,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点子上,过于铺张很容易造成浪费。要充分利用过去的旧有设施和设备,不可盲目购置新设备。利用一些现代灯光和音响同样能烘托气氛,制造出好的效果。另外,可借鉴网络春晚的形式进行庆丰收的网上直播,防止造成无谓的浪费。

  其次,要本着节约精神,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粮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制止餐饮浪费作出专门批示,要求人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按照农家人的习惯,庆丰收总要摆一些宴席以示庆贺,公家场合也好,私人宴请也罢,都要本着一种节约精神,适可而止。一来宴会要缩减规模,能省则省,别搞什么千人宴、万人宴之类的活动;二来要减少菜品数量,别总是“吃不了兜着走”。可以说,以勤俭节约方式来庆祝农民丰收节是送给农民丰收节的礼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眼下我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本地新增病例出现,发现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者。但是世界疫情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21日01时02分,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达3083万例,为30838610例,死亡病例达95万例,为958090例。疫情未除,世界未来充满着诸多变数,人们应该具备一种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本着一种节约精神来庆祝农民丰收节应成为非常时期“非常之举”。节俭是送给农民丰收节的礼物应成为社会共识。


 

推荐访问:农民 丰收节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