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完整版】

时间:2023-09-03 13:40:08 来源:网友投稿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短短几天的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教授专家讲课、观看专题片等教学形式,零距离感受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供大家参考。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1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短短几天的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教授专家讲课、观看专题片等教学形式,零距离感受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应该说: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每一天,我都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动着,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受教育和启发。

  林县有上千年的荒旱史,但这里的居民仍然坚守这块阵地,不畏艰苦、不畏苦难、勇于挑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历经10年多时间,绝壁穿石,劈山修渠,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改变现状,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同时,刘书记也对我们这次专题培训提出了深刻的意义,就是为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深入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感受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几十万人民,在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下,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简陋的工具建造出一条人工天河的伟大壮举,砥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在中心发展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对党忠诚,不仅要扎根于思想上,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握实践要求,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自己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担当,更多的付出为推动新发展阶段中心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2

  修红旗渠造就了无数的工匠,而外出盖楼却武装了无数的工匠。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带来了先进的信息,也带来了崭新的林州。 是啊,林州人在扮靓祖国各地的同时,自己的`家园同精神家园一样,都没有忘记,他们也在努力地跟上时代,跟上祖国发展的步伐,有了水,不等于富了,不等于生活好了,贫瘠的山头,枯燥的村庄,偏远的山区,就像修渠改变林州缺水的面貌一样,他们都纷纷动了起来,让贫瘠的山头变成绿林,让枯燥的村庄变成工厂,让偏远的山区变成旅游胜地,他们要用红旗渠精神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仰天长叹。 没到过林州,不知道林州的地貌,没到过林州,不知道穷山恶水的真正含义。

  然而当你到过林州,看到如今的面貌,你才会真正体会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站在茫茫人海中,看着身边的摩肩擦踵的人,内心也许感觉很正常,没有纵向比较,没有放入到历史的浪涛中去击打,是体会不到自身的渺小的。 时间飞一样的流逝,半个世纪的光阴一晃而过,站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不由得睹物思人,抚今追昔,看看别人,看看自己,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多少奇妙的变化,但至少对于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来说,至少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动力,一种期盼和希冀。有时候常常想,悠然面对一座山,和用锤凿山没有什么区别,现在,面对流淌着的红旗渠水,似乎感觉到这话的分量在蒸发,在飘荡。 那么,至少拿出一种动力来吧,无论风云雷电,无论艰难困苦,面对着半个世纪的伟业,大喊一声“嘿哟”。 红旗渠精神就像红旗渠水一样永远流淌着,它时时刻刻已经融入了林州人的血液。

  在这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日子里,喝上了红旗渠水长大的林州人,踏着田间的小径,眼却已经望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地方有着高楼大厦,有着先进的科技,有着时尚的生活,有着先进的观念。林州人看着身边浇灌得绿油油的禾苗,已经把心放下,他们重新拿起修渠时的工具,背去行囊踏上了遥远的四面八方。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3

  4月15日至18日,按照县委安排县党政考察团赴河南林州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我对红旗渠修建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多山少水,土薄石厚。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一盆水大人用了娃娃用,男人用了女人用,为了水林县村村集资建庙,户户烧香祈福雨,连起名字都带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带领全县人民依靠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历时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多公里红旗渠才彻底解决了水的问题。在修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虽然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其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财政干部学习、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对做好当前我县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开拓创新。虽然资金、物资极度匮乏,但林县人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问题他们想出了很多土办法,自己制炸药、烧石灰、办水泥厂。不仅如此,他们在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红旗渠总干渠和露水河西支浊河在白家庄发生了交叉矛盾,技术人员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空心坝,坝中过渠水,坝上流洪水,渠水不犯河水,后来这座坝被国家水利专家称为智慧型建筑。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历史欠账集中到期,新增债务难以遏制,考核任务压力巨大,风险防控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全体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财政,跳出财政看财政,拓宽思路,放开眼见。要牢固树立“拾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想,创新收入征管措施和手段,紧盯时间节点,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力争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进一步加大债券置换争取力度,拉长还款期限,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勇于担当。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除了资金压力、技术压力、舆论压力,还有政治压力,期间把“红旗渠”叫成“黑旗渠”,时任县委书记杨贵也曾被打成了走资派,还被省纪检调查组调查过,修渠工作一度中断,但他与林县县委班子铁肩担当,都扛住了,挺过来了,最终带领林县人民修成了“天河”,创造了人间奇迹。近两年,财政工作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财政领导班子更应当学习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放开手脚、主动作为,着力化解财政收支矛盾,防范债务风险,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勤俭节约。修建红旗渠,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靠国家给钱国家有困难,靠上边投资上级缺款,工程启动时林县财政的全部家当只有290多万元,三千万斤粮,办那么大的事,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能省则省。社队采取出劳力按受益面积摊工,做活定额记工,回队参加当年分配;上工地民工各自带镢头、铁锨、抬筐,个人没有的生产队负责筹备;吃饭是民工自带口粮,不足部分集体储备粮补足,菜蔬由生产队统一送到工地,县里每个工日补2毛钱;工具修理由各公社负责,小车到工地计工分,集体补点磨损费;各队搜集废钢铁送到工地,供修理点使用;县里负责买炸药、钢钎、水泥等大件物料。靠着厉行节约他们把绝大多数资金都用在购买炸药、水泥、钢钎上,保证了修渠的基本需求。勤俭节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发扬,因此各预算单位必须改变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上,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

  四是廉洁自律。红旗渠的修建历时十年,如此浩大的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报告7次出现“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凸显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财政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尤其是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要保证支出进度,还要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可靠财力保障。

红旗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4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集团的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参观红旗渠,通过认真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攻克困难,解决困难的韧劲,应该把这种韧劲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吃苦精神、无私奉献。当听到施工民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充饥,甚至下河捞水草,这种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万千。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在当前社会中人民生活和物质都比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恒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访问:红旗渠 心得体会 汇总 红旗渠心得体会感想 2021红旗渠心得体会200字 红旗渠心得体会一千字 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800 红旗渠心得体会感想400字 红旗渠心得体会1200字 红旗渠200字心得体会 红旗渠心得体会500字 红旗渠心得体会2000字 红旗渠心得体会200字